故乡云语

2025-10-22 11:36:58 作者:关 阳 来源:
分享到:

初次邂逅《道德经》中“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箴言时,我望着窗外舒展的云絮轻笑出声。彼时眼中的苍穹,不过是头顶一方湛蓝画布,偶有飞鸟掠过、流云漫卷,实在难以与典籍中“天行有常”的庄严意象相叠合。

童年时,老辈人口中的“老天爷”应是居于九天之上,掌管世间万物的神灵,想来该是慈眉善目的模样;被称作“老爷”的太阳,滋养万物生长,担得起这声尊称。但真正让我从心底生出敬畏的,是故乡的云。

儿时放羊,我总爱躺在河堤上仰望天空。瓦蓝的天穹下,云朵像太阳放牧的羊群,时而挤作一团,时而散成一片,在辽阔天地间无拘无束地飘荡。那白,是纯粹到极致的白;偶有灰色的云,也是最天然的灰。它们与蓝天在阳光下交相辉映,那种美,非言语所能形容,心底的惬意与美好,早已渗透骨髓。

后来步入社会,见识了按秩序划分的三六九等,却总在想:人人头顶同一片美妙的天空与白云,所谓的差异不过是境遇不同,生命本就拥有根本的平等。

回望人类历史,古人的生活水平虽远不及当下,却同样拥有这片澄澈的天空。无论境遇何等困顿,他们定然会创作出诗词、歌谣、绘画这般艺术,也必然会生出寄情山水、逍遥天地的哲思。人生流转,天空依旧美好,可最让我心向往之的,仍是故乡的蓝天白云。或许童年的心灵最易与天空共鸣,也最能洞悉白云的妙趣。

故乡的云,在乌云翻滚、电闪雷鸣时另有一番壮阔。此时曾在田野阡陌间赶路归家,我未见惊惧,只被天空的磅礴深深震撼。此时的乌云不再是羊群,而是漫天奔涌的军队,闪电是握在手中的锋利神器。它们不断变幻形貌,伴随轰鸣的雷声与倾盆大雨,仿佛要涤荡人间。天空这场盛大的“战争”,或许正是古人对战争最直观的想象。

雨后乌云散去,有时会架起一道七彩虹。乡亲们笑逐颜开地围观、欢呼,仿佛那不是景观,而是连通天地的桥梁。世间桥梁多取彩虹之形,大抵是默认它为最美的模样。

记忆里,故乡的云最“执着”的时刻,是所谓的“彩云追月”。那时月亮成了娇柔的“婵娟”,云儿紧随其后,寸步不离。这或许是爱情最美的姿态——后来我才懂得,是月亮施展了魔法,让云儿心甘情愿地追随。

自然是最好的老师,最能唤醒人潜藏的天赋。后天学习多依赖语言,而文字作为载体,难免显得生硬,易让人产生抗拒。若想真正拥有某种天赋,仍需向自然学习,细观那多姿多彩、变幻无穷的天空。

对故乡最深的眷恋,无关人间的酸甜苦辣,只系于天空的云。有时甚至觉得,是故乡的云在不经意间,让我成为一个内心丰盈的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