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杏山钟神秀

2019-09-10 11:16:19 作者:刘浩博 来源:邓州网
分享到:

  (上)

  金秋九月,秋风飒飒。

  自邓州城区西行约45公里,就来到了邓州境内唯一以山命名的开发区——杏山旅游管理区。

  在管理区相关人员引领下,我们到杏山村探访。这里,连绵起伏的群山在阳光的照射下更加妩媚动人,杏山地质公园、楚长城遗迹、隔堤寺传统村落像一幕幕历史画卷,在我们眼前铺展着它的雄浑与博大、厚重与沧桑、过往和现在。

  传统村落的魅力

  2012年,杏山村被国家评为首批传统村落。

  在杏山村部,村干部马云青自愿为我们作向导,绕过一座座山,在杏山主峰朱连山西侧一个幽深处我们停了下来。

  只见古朴典雅的石门牌坊高高矗立,上面镌刻着三个镏金大字——隔堤寺。蜿蜒的道路向大山延伸,沿路而下,20多幢错落有致的石头房屋映入眼帘,它们像卫兵一样守护着隔堤寺村。

  “这个石屋群所用石材均取自自然山体,包括院墙、正房、偏房、楼门、石墩均利用毛石块(片)垒砌而成,墙厚约70厘米,冬暖夏凉,是最有代表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乾隆年代石屋,距今已有380多年的历史。该建筑群对于研究清代以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建筑具有很高的价值。”马云青介绍。

  村口第一家屋外以青石铺地的是张绍朝家,一幢两层石屋,青红相间的石头在阳光的照射下泛出斑驳的光,层层叠叠的石头建筑像一首凝固的音乐。

  这座南北朝向的石屋老宅有近三十米,看上去颇显大气。张绍朝说他祖上十几代都在这座石屋生活,石屋是历史的见证者。这座石屋原本是四合院,后因历史更迭,如今只剩南北两座阁楼前后呼应。

  北边的石屋历史悠久,东侧是灶屋,西侧是一丈有余的石头院墙。历史变迁,沿房屋正中直通堂屋的过路石从未改变。主屋门前三级石头台阶凹凸不平,凿痕清晰可见。堂屋正门一、二楼均为木门,一楼门墩两侧是整块的青色立门石,门楣上方也是整块的青色横门石。二楼门楣和一楼基本相似,只是顶端呈拱形,这座石屋一楼主房宽敞明亮,东西厢房布局典雅,二楼地板全是木质结构,至今仍可居住。这些考究的建筑,证实了家族曾经的辉煌。

  村子里的其他石屋或是双层阁楼,或是屋架房,修建年代不尽相同,但都已历经百年以上的日蚀风袭。解放前,这里曾有匪患,石屋历经风雨和战乱,却仍然完好如初。一代代隔堤寺人从这里出生、成长、走出,只有这些石屋默默注视和守望着历史的变迁。

  在这山清水秀的山坳里最著名的就是隔堤寺了。相传早年的隔堤寺香火兴盛,游客不绝,提起建寺,还有一个美妙的传说。

  大概在元朝至正年间,在隔堤寺对面的山洞里,住着五条龙,人称五龙洞。其中一条黑龙性格怪异,经常祸害百姓。据传,有一对新婚夫妇走到这里,落脚休息,女的被一股黑风卷进了五龙洞。丈夫寻着黑风一路找去,到了洞口,却被一个硕大的龙爪抓得浑身稀烂,当场毙命。之后,在夫妇歇脚的村口,人们发现一夜之间居然长出了两棵黄楝树,后人称为鸳鸯树。

  黑龙祸害乡邻,使得山里百姓不得安宁。每到夏季,这条黑龙就会兴风作浪。有一年夏天,山洪暴发,黑龙堵住洞口,使山洪泻不下去,几十户人家全部被淹。就在人们快要绝望的时候,有人看到从朱连山上下来一位骑着金马驹的白发仙翁,只见他用手里的马鞭轻轻一扫,那条黑龙立马不见了踪影,洪水顿时从五龙洞一泻而下。就在洪水退去的那天晚上,来了一位法师,住进了一户张姓人家,他言说太上老君授命于他,让他在隔堤寺上建一座寺庙,以镇黑龙。隔堤寺历时两年建成,寺庙建成以后,黑龙再不作恶,后来夏季再遇洪水,均从五龙洞口泻下,一方百姓从此平安。

  当然,这是传说。其实,五龙洞就是杏山地下河的进水口,在杏山,不知有多少这样的洞口与地下河相连。

  岁月沧桑,而今寻迹来访的人们只能看到隔堤寺曾经的地基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