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苍苍,野茫茫,风吹戈壁滩。在嘉峪关市区外看到的就是这样的景象。
仲夏的一天下午,天阴沉沉的,凉风习习。闲来无事,由妻妹夫开车,我和小学一年级的小孙子浩宇坐车,去嘉峪关市区外戈壁滩捡石头。
驶出市区十多公里,还没见到真正的戈壁滩,沿路看到的是集中连片的光伏发电厂,大片的葡萄园和苹果园。这里建光伏电厂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但大面积的葡萄园、苹果园,让我很纳闷:在这茫茫的戈壁滩,苹果、葡萄等果树种植必需的土壤从哪里来?正在开车的妻妹夫说,20年前,刚来嘉峪关打拼时,市区面积小得很,到处是戈壁。这些年,由于国家重视西部大开发,嘉峪关发展很快,城区扩大了好几倍,市区外几十里的戈壁滩上也建起了工厂、光伏发电厂、苹果园和葡萄园。一些私企老板一下子承包几千亩上万亩的戈壁滩,将戈壁滩科学规划后,挖一道道槽沟,从外地买来土填到槽沟后,种上苹果、葡萄等果树。不仅绿化了戈壁,还鼓起了腰包。
又行十多公里,我们才来到了真正的戈壁滩。下车后,放眼望去,四野灰蒙蒙一片,戈壁滩上静得掉根针就能听到。脚下是灰碣色的砂、石,上面东一丛西一簇顽强地生长着骆驼草和一些不知名的小草,有的还开着小白花呢!我为这顽强的生命而礼赞。
我们三个人在戈壁滩上开始寻找奇石。这里的石头大的有人头那么大,小的就是鹅卵石了。跑了好远的路,寻了好长时间也没寻到奇特的石头。在戈壁上我们倒是看到了在内地也能看到的蚂蟥、大蚂蚱,但这里的蚂蟥、蚂蚱一律是土灰色的。“蚂蚱、大蚂蚱!” 正找石头,浩宇喊了一声。我和妻妹夫看时,一个灰蚂蚱飞到了一株骆驼草上,我忙俯身走近蚂蚱,挥手轻轻一捂,蚂蚱便在手掌里了。细看那只蚂蚱,外翅是灰褐色,内翅灰白色,家乡的蚂蚱,大多可是金黄色的。是不是虫类也有入乡随俗的习惯,也许是它们的生存之道吧,谁知道呢。不大会儿工夫,又看到了几只倏忽窜动的蚂蟥,也是土灰色的。我们在戈壁滩上还看到了一小片、一小片的沙葱。在戈壁滩,一般6、7月份是沙葱生长的旺季,人们每天起早开着三轮车或小货车,到戈壁滩深处挖沙葱,一天能挖一、二百斤,市场价每斤5、6元。凉拌、兑肉炒、包饺子都行,吃起来别有一番滋味。这里还出产苁蓉等名贵中草药,偶尔还能看到野兔、野山羊,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据妻妹夫介绍,其实找石头应该去河沟,因为远山里的石头遇暴雨什么的,被河水冲下来,经过多年的水、沙打磨,使一些石头有了奇形怪状、千姿百态,所以那里才有好石头。
找来寻去,我们还是没捡到一个如意的石头。倒是浩宇总有新发现,一会儿,他捡个小石片,一惊一乍地说“我捡到啦,捡个好石头”;一会儿,他又费尽吃奶的力气,抱起一个人头大的石头,让他姨爷看,并说这个石头大。妻妹夫逗趣说: “好,好,石头大,你抱着吧!”
一个多小时过去了,还是一无所获。眼睛老往前盯,眼球都有点疼,我真有点泄气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寻觅间,我发现了一块小孩巴掌大近似三角形的石头,那石头一层层递减的细石印,金黄色的,如水的波纹,仿佛一圈圈的涟漪,石头上面的圆心,有拇指肚大,平平的,金黄一片,似一粒小太阳。
半天找一块石头,兴奋劲还没过去,又有了新发现。这次是妻妹夫捡到了一块奇石。这个石头比大人的拳头稍大些,放在手掌上像只青蛙,白多青少,纹络纵横。侧面是一大片白,由于纹络分割,白块像一只猴子,猴子的大腿与肚腹中间又如一只小鸟,其他侧面中的小块,有的像飞奔的羚羊,有的似险山,有的像腾跃的骏马,有的像可爱的海豚,有的像清澈的小河,仿佛能听到潺潺的流水声。
记得曾看到过一篇文章,对石头评价极高:人类生存在地球家园,石头和我们息息相关,石头铸就了锦绣大地、凝聚了山川灵气,奉献出金玉宝藏,养育着万物生灵。在五彩缤纷的自然界,还存在着形状特异,造型古怪,令人充满遐想的石头。它有的皱、有的瘦、有的漏、有的透,还有的奇、有的韵、有的艳。喜欢它的人叫它奇石或雅石,有的叫玩石、供石、珍石、巧石、自然石等数十种。众多的名称把人都搞糊涂了,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逐渐达成共识,确定为“观赏石”。古人云: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实际上它有观赏价值、收藏价值、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是艺术品,也是一种文化。
你看,普普通通的石头,有这么多价值,还有它的神奇、美丽之处,只要你仔细寻找,认真观察,一定会发现许多不同寻常的石头,就像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从戈壁滩捡石,我还得到一个启示:无论干什么事情,只要选定目标,踏踏实实干下去,就一定会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