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史前彩陶令人叹服

2020-05-12 15:44:23 作者:许满贵 来源:
分享到:

“善藩浩穰物天宝,雄镇都会瓷炼珍。”1996年11月下旬,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对邓州市白庄村八里岗遗址第4次发掘,在第44号墓葬出土新石器时代晚期仰韶文化(公元前4000~前3500年)花瓣纹彩陶深腹盆,手制造型硕大美观,腹部圆润雅致,口沿微凸分明,平底承托庄严,彩绘鲜颜,画工精湛,瓣纹生动,这件花瓣纹彩陶深腹盆,现珍藏于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中国陶瓷既是闻名世界文化的一种象征,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瓷器”,在英文中译作“china”,(译读“昌南”)与中国(China)同为一词。2012年,世界公认中国最古老陶制容器是江西仙人洞文化的陶器罐残片,大约追溯到20000年至19000年。

邓州八里岗新石器时代晚期仰韶文化原始制陶已很发达,陶器造型规整、器类繁多、功用各异。器形有鼎、罐、盆、碗、豆、壶、杯、瓶、瓮、尊、甑、器座等。按器物用途可分为炊器、食器、水器、盛器等,按质地可分为泥质陶、夹沙陶等。彩陶是八里岗陶器的主要代表,以泥质红陶做成彩陶钵,绘黑彩,质地细腻、造型优美,彩陶花纹图案多样,构思巧妙、布局严谨、色彩艳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邓州远古文化发展的历史缩影。

西汉戴圣纂《礼记·月令》:“陶器必良,火齐必得。”陶器,是用黏土或陶土经捏制成形后,烧制而成的器具。陶器是人类最早利用化学变化改变天然性质的开端,是人类社会由旧石器时代发展到新石器时代的标志之一。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陶器的出现是人类在向自然界斗争中的一项划时代的发明创造。”

从新石器时代后期开始到青铜时代的近万年历史长河中,陶器在人类文明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据远古历史传说,原始社会的中华民族祖先——黄帝,他的管理机构里,就设有“陶正”官衔。《吕氏春秋》卷十七“郡守”载:“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鯀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昆吾,古代中国传说中的人物,黄帝时期的“陶正”官,相传其为陶器的发明者,专门负责制作陶器。

三皇五帝中的舜,生于姚墟(今河南濮阳徐镇),辛勤耕稼于历山(今山东鄄城),渔猎于雷泽(今山东菏泽),在黄河之滨烧制陶器,在寿丘(今山东曲阜)制作日用杂品,在顿丘(今河南浚县)、负夏(今山东兖州)一带经商做生意。因品德高尚,在民间威望高,尧帝把帝位禅让给舜。舜在黄河之滨,制作陶器。《吕氏春秋》卷十四载:“舜耕于厉山,陶于河滨,钓于雷泽,天下说之,秀士从之。”

进入奴隶社会,统治阶级依然保留“陶正”官衔。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四“周本纪”载:“帝舜后遏父为周武王陶正,武王赖其器用。”舜的后人一直传承制陶技术,虞阏父即遏父,舜的第32代世孙遏父,他在商朝末年(约公元前1051年左右)投附了周国,被封为周朝的“陶正”,专门管理制作陶器之事。他制陶的技艺极为精湛,深得周文王姬昌的喜欢。

邓州八里岗出土的彩陶深腹盆纹独树一帜,此纹样在郑州大河村仰韶文化彩陶盆、山东泰安大汶口、三门峡市庙底沟村出土花瓣纹彩陶钵、山西垣曲县下马村出土彩陶盆、安徽肥西古埂、湖南澧县城头山和湖北宜都红花套文化等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标本,有形似、无纹饰同样。

大家知道,盆,圆形,专指用来盛放物品的容器。因其形状口大底小,比钵大,比盘深,故名,至今仍为重要的食器之一。《说文解字·皿部》:“盆,盎也。从皿,分声。”古人将小口大腹的盆器,“盎”,“央”有口子收小之意,引申为“权力集中”,汉语思维强调“中央的一元化领导”。“盆”的用途主要是把它所盛受的食物,再分装给盘、钵、碗等更小的器皿,这是它的名字从“分”的原因。八里岗是新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部落遗址,距今约6800年。1990年至2011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河南南阳地区文物研究所对八里岗遗址进行22年共11次发掘,出土陶器、石器、玉器、骨器等器物万余件。揭示遗址的文化层堆积依次为:仰韶文化早、中晚期,屈家岭文化中后期,石家河文化,龙山文化晚期4个相对稳定的聚落遗存,是迄今唯一一处被完整发掘的仰韶文化中期聚落,1994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由此可见,邓州八里岗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的先民(工匠)身怀绝技,令今人无不叹服称奇!即兴《赞仰韶文化彩陶花瓣纹深腹盆》:

“仰韶纹样彩陶盆,六出花瓣眼见真。坯胎彩绘白衣色,承载绝技冠群伦。

穰都东郊八里岗,单元套房住先民。部落首领挥玉斧,雷鼓震地祭天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