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邓州,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这里物阜民丰,人杰地灵。
从封建社会的金戈铁马,到近代史的刀光剑影,邓州这片故土,彰显着穰原人保家卫国的血性。
历史不容忘却。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解放战争的形势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然而插入敌人心脏的“匕首”,也成其心腹之患,蒋介石急调40万兵力围剿大别山根据地。为确立和巩固大别山根据地,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纵队奉命进军鄂豫边界,开辟桐柏根据地,以少胜多的邓县战役是十纵挺进桐柏的第一个重大胜利,是创建桐柏根据地的“奠基礼”,受到大军区“为人民立了大功”的表扬,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亲拟贺电:“刘、邓、李:庆祝你们攻克邓县,歼敌六千余”。
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随着市委市政府修复邓州古城决策的实施,本报将隆重推出“历史的记忆——解放邓县系列故事”,作者查阅当年战争留下的珍贵史料,采访亲历者讲述战火纷飞岁月那些感人的故事……
夺必争之地 先歼邓和亭营
解放战争仅仅一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就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并重挫其重点围攻。中共中央不失时机地命令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率领晋冀鲁豫军区主力部队,于1947年6月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
据时任桐柏军区副司令员孔庆德回忆:1947年12月,晋冀鲁豫军区野战军第十纵队二十八旅旅长杨秀昆、政委杨树根奉命开辟桐柏军区第三军分区,建立根据地。
12月22日,十纵解放了三分区的大门——新野县城之后,就进入了邓县地区。邓县处于三分区的中心,北有南阳(敌驻有整编第九师,并指挥所属各县的自卫总队),南有襄樊(敌驻有一О四、一六四两个旅及一六三旅的一个团)、老河口(敌驻有一六三旅旅部及两个团)三个国民党军队的大据点。因此,解放邓县的战役是开辟三分区工作的重点。解放邓县战争的成败,直接影响开辟三分区工作的成败。
此时驻守邓县、新野联防指挥官丁叔恒,急令其驻新野齐花园的主力部队机动第一团团长王仞千率部退至桑庄,为其看守门户。王仞千抵桑庄后,命孙秀甫营驻孙庄为第一道防线,邓和亭营驻王湖、湖堰为第二道防线,亲率一个营和直属连固守桑庄,并夸下海口:“共军就是天兵天将也难进一步,战后必得司令行赏加封。”
解放军八十六团于1947年12月23日晚,在三分区司令员张廷发的率领下出新野,向西北搜歼逃敌。时夜北风怒吼,大雪纷飞。
当日午夜,狡猾的王仞千命令邓和亭:“新野城空,黎明前务必抢占。”公鸡刚叫头遍,邓和亭营官兵就吃完早饭,谁知队伍尚未集合完毕,解放军先头部队就似神兵天降,邓和亭派在村西南放哨的两个卫兵,一个当了俘虏,一个放了一枪,撒腿就逃。
解放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邓和亭营围住,高喊:“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军,缴枪不杀,优待俘虏。”包围圈越来越小,伪军们一窝蜂地拥入王湖北边的三道沟里,来不及抵抗,就全被俘虏。邓和亭好像打摆子似的瘫在地上,在护兵的掩护下乘乱逃走。
解放军雪夜入邓县,全歼邓和亭营,生俘87人,缴获各种枪支90余支,兵锋直指邓县战守门户——桑庄。
行军途中的二十八旅旅长杨秀昆
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分三路挺进大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