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终将遗忘的岁月

2021-03-15 11:25:39 作者:李玉环 来源:
分享到:

“做个有心人”,一直以来是我的警语。然而一路走来我开始怀疑自己,这样做是不是很无聊。源于在经历一些事之后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一些人和事总是在多年之后才真正看懂。曾经的对错,在终将被遗忘的岁月里慢慢沉淀、消失。也许这就是一种必然,重新审视时,渐渐地我开始变得那么无心。

我从小生活在一个封建思想严重的大家族里,凭着自己的刻苦努力学习,才拥有了这样一份不算体面的工作。当年小村庄千年万年总算出了一个女秀才,我带着父老乡亲殷切的希望,踏上了继续求学的道路。在师范校园里,我开始用心学习做事,我爱读书,把平时节省下来的零用钱买一些简装名著,小书本只有巴掌大,如《茶花女》《浮士德》《巴黎圣母院》《简·爱》《梅花三弄》等,看书我总爱在书本上圈圈点点,在空白处写满心得、笔记。我总爱写一些文字记录自己的心绪,那时候学校里有广播站,每班每天总要上交文稿,选出优秀文章在校园广播上播出,我的很多文章都被播出过。

我善于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心声,不喜欢与别人刻意交流。在师范的三年里共写了四本日记,和我要好的朋友看了我的文章或者心得,都称有共鸣感,甚至毕业的留言册上,仍有一些关于我文章的溢美之词。那年我写了一篇题目叫《心曲》的文章,被文选老师们高度好评,记得文章后面有评语,鼓励我继续练笔写文章,可我现在什么都不是。我当时读书非常认真,一本书读下来书上红字、黑字和蓝字都有,别人借我书都会大吃一惊。

这种习惯一直延续到结婚,甚至我在看电视剧《牵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也同样在一个本子上记笔记,丈夫看了之后赞叹并鼓励我说:“这种看电视剧的方法很好,边看边记,以免忘记。”

工作后,我仍然坚持这种读书习惯,喜欢用笔来游走我的心情,每每静下来的时候,总有一些文字情不自禁溢出笔尖。个人工作的酸甜苦辣,家庭的喜怒哀乐,学生们的成长变化我都有记录,甚至中间有三年的兼职,我也有几本日记。我教学中的琐碎、感悟与郁闷忧伤等,都满满记录在本子里。基本上每年两万字的工作日志,我都一直收藏,记得在张村教学时,我的一本工作日志丢了,在一次学生大会上,我甚至发起了寻物启事,我清楚地记得我的真诚赢得了掌声。我始终认为记录是一种习惯,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情怀。

即便是后来我调到县城,还是一如既往地写一些短文,写我自己的无奈无助,写与同事的真诚之交,写我与学生的恩怨是非……渐渐地我不再用笔去写了,我开始在微信、QQ上以简易之辞去记录现实。后来我意识到这可能会搏人之嫌,扰人之心,再加之在空间上这东西局限性太大。我不想在微信QQ上写东西了,于是孩子帮我开通了微博,这样慢慢摸索,我学会了写小片段、心得,也可写长微博文章,现在,又开始在各类网站发布我写的东西,大大小小的文章已经几百篇。

我自认为自己是一个有心人,可后来想想:我这么用心地去记录一些人和事,有什么用呢?有谁能记住你呢?有谁能理解你呢?也许有诸多学生还在背后诅咒或者谩骂你。如此尴尬,如此踉跄,现实告诉我一切答案,我要轻松活出自己,学会知足,人生最大的烦恼最没有意义的比较,这世界总有不如你的人,也总有比你强的人。

渐渐地,我开始变得无心了,无心身边的一切烦事,只想捂住双眼顺其自然,便可安好。

历经沧桑,是是非非,纷纷扰扰。多年后,我内心又有了变化,我再次拿起了笔。不过我不再去记录一些纯粹工作上的事,开始留意生活,关注大自然,捕捉生活中的细碎镜头,剪辑成句,嵌入自己深浅不同的感悟,编辑成文留给自己,也算留给终将遗失的岁月。

“熟读诗书在有心,能解人情理义丰。生命不息常温故,拙笔生花若行云。”慢慢地,我又开始从一个单纯的记录人,变成了一个有思想的人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