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四种精神”浅议(上)

2021-03-16 18:01:21 作者:高定杰 来源:
分享到:

毛泽东同志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精神是什么?释义颇多,但伟人言简意赅旨远,显然是指人的宗旨、信仰,或曰人的“三观”。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兴,一座城市,同样需要自己的城市精神,因为,那是城市的灵魂。

个体自然人的精神通过聚合、升华,可以生成群体的城市精神。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是有道理的,有研究发现,一个地域之内,相同或相近的习俗往往促使人们性格上的趋同,这种性格的趋同致使人们在精神层面趋于接近,最终形成一种地域文化。近些年来,各地推出的特点鲜明的城市精神,就是地域文化的高度浓缩,是在本区域占主导地位的正确“三观”、正能量的集合。

在林林总总的城市精神中,“邓州精神”独具特色,其基本内涵是“四种精神”,即雷锋精神中的钉子精神、渠首精神中的担当精神、忧乐精神中的奉献精神、探索“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创新精神。这种从“厚重的历史、浓郁的文化、不屈的人格、创新的勇气”中蝶变而出的“邓州精神”,因其源自基层、根植群众而彰显时代新风,享誉全国。

历史的机缘巧合,1960年8月,邓州市560名青年应征入伍到原沈阳军区工程兵工兵第十团,与比他们早入伍8个月的雷锋在一个团服役。在全团军人大会上,他们都亲耳聆听了雷锋的忆苦思甜报告、学习毛主席著作经验介绍和先进事迹报告。其中,有32名同志还与雷锋同在一个连队,和雷锋一起生活、学习和工作,直接感受着雷锋的一言一行。他们把雷锋的光辉事迹和伟大精神铭记心中,处处践行雷锋精神,其中的10人成长为雷锋生前所在团的团长、政治处主任及营长和教导员,27人成长为连排职干部。

从1964年到1985年,560名雷锋生前战友相继复转回到邓州,他们把对雷锋的印记连同雷锋精神一起打进背包,带回家乡。几十年来,他们像在部队一样,雷锋精神不褪色,为家乡的父老乡亲服务,为家乡的建设做贡献。为了更好地践行雷锋精神,他们于1997年4月成立了邓州编外雷锋团,并不断吸收各行各业的模范先进人物参与其中,成员涵盖工、农、商、学、警、政等各个领域,学雷锋活动在邓州遍地开花,成为神州大地上一道靓丽的风景。2014年6月25日中宣部授予邓州编外雷锋团“时代楷模”荣誉称号,邓州市也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第一雷锋城”等多项桂冠。

“雷锋在邓州,邓州好人多”,这是社会各界对邓州的评价。截至2019年1月,邓州市1人当选“感动中国”人物,1人成为“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2人当选“感动中原”人物;1人当选河南省道德模范,2人荣获河南省道德模范提名奖;16人荣登“中国好人榜”,8人荣登“河南好人榜”,作为一个县级市,能够涌现这么多的精神楷模,这在全国并不多见。形成这种令人赞叹的局面,与雷锋精神在邓州的发扬光大不无关系。

雷锋精神中最让人称道的当属钉子精神,钉子的特点是有钻劲和韧劲。半个世纪前,邓州人民把钉子精神演绎到了极致,并由此创造了感天动地的渠首精神。

渠首,这个很诗意的名字早已名播遐迩了,但以前她有个很土气的名字——陶岔,五十年前,就在这个很土气的小村周围,一群同样很土气的人们,却挥洒汗水与鲜血,甚至献出了青春与生命,展现了忠诚与担当,谱写了一曲豪迈的壮歌,铸就了一座永恒的丰碑!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让我们溯源而上,到南水北调中线的源头,去解读这一伟大工程。当年,面对华北干旱缺水的现状,一代伟人毛泽东以他那诗人的浪漫和政治家的胆略提出设想:“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借一点来也是可以的”,这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气魄,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建设热情。

1969年1月26日,几万邓州人民聚集陶岔,拉开了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前期工程的序幕。在这项工程中,邓州人民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顽强作风,完全依靠自力更生,在当时缺乏大型机械设备的情况下,用几近原始的作业方式,历时八年,建成了长达4.4公里的南水北调中线引水渠、渠首以及配套附属设施,成就了今人无法想象、世人叹为观止的杰作。

这期间,邓州常年保持两万名以上的青壮年劳力在工程一线,邓州几乎所有青壮年男子都参与过渠首工程;这期间,邓州不向国家伸手,倾其所有用于工程建设;这期间,在工程中邓州共有141名优秀儿女牺牲、2280多人伤残;这期间,用断钢丝绳700余吨,开挖的6700万立方米土石方,若堆砌高宽各一米土墙,可绕地球一圈半;这期间,为了补偿库区失去的土地,邓州将包括渠首在内的两个乡共290.5平方公里的属地划归邻县;这期间及此后的一段时间内,邓州共挤出良田数万亩,安置库区移民6万余人,成为全国最大的移民安置县。为确保一渠清水北上,邓州拒绝诸多投资项目,关停大批工矿企业和养殖基地,以牺牲经济效益换取碧水蓝天。这种奉献与牺牲,展现了邓州人民顾全大局、先忧后乐的博大情怀;这种奉献与牺牲,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全线开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得甘洌的丹江水绵延千余公里,滋润干渴的京津,恩泽沿途各地。

八年的奋斗史,纯朴善良可敬可亲的邓州父老乡亲,以惊天动地的壮举,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敢于牺牲,为国分忧”的渠首精神镌刻在邓州大地,激励着邓州人民书写着一个又一个传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