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东关与小西关的分界线是大十字,小西关以西寺口为中心居住的大多是回民兄弟;小东关从大十字往东有二、三百来米,两边居住的基本上是汉族姊妹。小东关中间有一条向北延伸的巷道,不知邓州人何时把这条巷道叫做花园街。因此,小东关与花园街就留在了老邓州人的记忆里。
沿着大十字往东,一家连着一家的杂货铺,杂货铺的门面至少是民国时期的建筑。低矮的瓦房,一块一块的木板组成门面,东家早上取掉木板,晚上再一块一块按上。店内摆放着日杂、五金各类货物,可以说,凡是生活中需要的,在小东关的杂货铺里都可以买到:铁钉、铁丝,煤炉、火钳子,煮酒的大曲、小曲等等,只要你想要的,老板都给你准备有。
连接杂货铺的是几家寄卖铺,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主要是寄卖一些自行车。当时,买把自行车需要“开后门”,但是到小东关的寄卖铺买把旧自行车就不用找人,而且便宜实惠,所以,寄卖铺的生意曾经红红火火。
小东关与花园街相接的一段,店家以卤肉而名扬邓州。邓州人一提起花园街的卤肉就流口水。原因是花园街的卤肉无论颜色、味道,都能诱惑老老少少的味蕾。也不知道花园街的东家从哪里弄来那么多猪下水,每次路过小东关都能看到两边十来家的主妇们在洗猪肚子、洗猪大肠以及心肺肝子;而男的都在烧燎猪头。虽然一股股烟熏火燎的气味呛得人不住地咳嗽,但是还是想驻足看看膀大腰圆的店家烧燎猪头的过程:只见毛烘烘的猪头被店家手中呼呼叫的喷灯烧得滋滋响,来回翻腾两下,猪毛就变成了灰。店家起身把烧好的猪头扔进大锅内来回搓洗,一会儿功夫,白花花的猪头就挂在门面的肉钩上。
花园街的卤肉是用大铁锅卤的,卤肉的汤水是老汤,并且是各有各的秘方,各有各的味道。不过,一般都要用八角、花椒、肉桂、香叶等十几种佐料配制卤料,还要有小磨油、黄酒作为辅料,在卤肉的过程中添加酱油与食用盐,这些在具体操作中都有一定的巧处。因此,每天中午进入花园街,扑鼻而来的是香喷喷的卤肉味道,映入眼帘的是淡红色的一块块油浸浸的卤肉。闻着,看着那裂开了嘴的猪头脸,露出骨头的猪蹄,就想摸摸口袋有没有钱,能不能买一个猪蹄饱饱口福。虽说啃猪蹄是“掏钱买猪脚,人吃的没有狗吃的多”(意思是说猪蹄上的肉没有骨头多),但是,猪蹄还是卤肉中最抢手的,也是吃客的最爱。
那年夏天,几个同事一起在邓县办事,中午有人提议到花园街吃卤肉,并且委托我办理。俗话说:吃卤肉,喝烧酒;酒肉穿肠过。我说,今天上午每人一斤卤肉,啤酒当茶,白酒各取所需;几个同事没有意见。我们就进入一家卤肉店,要了几斤卤肉,开始喝酒吃肉。
花园街能够留在记忆中,还有一个原因是花园街是邓州最早的花鸟市场。花园街有几个老人在门店挂着一排排鸟笼:黄绿相间的鹦鹉,一身乌黑的八哥叽叽喳喳招绕着过往的看客。养鸟人门前放着带壳的红谷子、高粱、玉米,似乎是专门为买鸟者准备的鸟食。
随着团结路的升级改造,老邓州渐渐在邓州人的脑海里淡化,小东关永远留在了老邓州人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