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城区古城路与新华路相交处的一处空场地,本来是闲置着的,也不知是何原因,突然有一天,市内的流动书摊都汇集到这里了。
这以后呢,距离市区一河之隔的大丁村里,像我一样的孩子们,便心心念念着每个周日可以去流动书摊“蹭书”看了。无论是湍河的丰水期,还是枯水期,在大丁桥建起以前,乘船或是过桥都有危险的,可我们并不在乎。
这里摆书摊的有老年人、中年人,也有小年轻,他们大多用轻便的杨树木材锯下的薄木板装订成书橱,有正方形的,也有长方形的,里面再用小的木板隔成小的方格,来摆放不同类别的书,比如小人书类、画报类、杂志类、老旧藏书类等,摆放得齐整,就容易查找。书橱的一边就挨着地面,另一边用两根木棍支起来,来看书的人不用多弯腰就能伸手够到想要的书。
也有细心的摊主,怕书会因掂来拿去的有损伤,就用橡皮筋绑扎固定,更高级些的,还做了透明的玻璃柜,把比较昂贵的书籍摆放到里面并小心地上着锁。
小人书二分钱看一本,五分钱可以看一个完整的系列,一角钱一个下午所有的书随便你挑选。规矩是规矩,我们这些娃娃爱扎堆儿,爱热闹,而大多数的摊主稀罕人多,会只收二分钱却叫我们随意翻看。我们自然欢喜,小板凳上一坐,给了摊主二分钱,一个上午或是下午,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那时候,《西游记》《红楼梦》是我的最爱。当读到唐三藏真假不分误把妖魔当好人,无端斥责孙悟空时,我会恨得咬牙切齿,真想为孙悟空打抱不平,好糊涂好无用的唐三藏啊!当读到黛玉牵挂宝玉深夜前去探望而不得进,误会之后凄凄惨惨地冷月葬花魂时,我会和黛玉一同哭泣,心疼这痴情又专一的女子……
其他的,《水浒传》《哪吒传奇》《白蛇传》等等,我也有读,只是记忆都不很深刻。也许就是这些童年时期零碎点滴的阅读,真、善、美和假、恶、丑,渐渐地根植于心,使我于文字有所领悟吧。
蹭书摊,有安心的时候,也有不安心的时候;有的摊主善良,有的摊主奸猾,总不叫我们多看。我和丁婶的儿子小刚总是背过那些摊主,私下里交换了看,不过我们看着小人书,心里稍有忐忑,而离开书摊时总会偷偷地乐。也许,摊主是知道我们这小把戏的,只是表面上不说而已。
而今,有线无线网络的普及,人们的阅读习惯和方式变得多样化,现代人离书越来越远,摆书摊和蹭书,就更是遥远的事情了。
偶有闲暇,走上街头,不期而遇那些开着小车摆书摊的,我都会忍不住走上前去,翻找自己喜欢的书,静下心认真地看上几页,也算是对旧日的怀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