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南郭 话“补牢”

2021-05-17 18:49:10 作者:李 林 来源:
分享到:

人们常把滥竽充数者称为“南郭先生”,其意多贬斥。诚然,对招摇撞骗、滥竽充数的扬弃,理本固然。但若只是基于这一点,一味地从南郭身上找毛病,未免有些舍本追末。以我的浅见,南郭的得手,很大一方面是因为齐宣王的缘故。“牢破”才“丢羊”,由此显见“补牢”之必要。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鱼龙混杂,所以南郭得以充数。试想,如果宣王一一听之,南郭能混进吹竽之列吗?宣王有意无意地敞开了漏洞,也就无怪乎南郭先生钻空子了,南郭的“精明”就在这里。再细究其原因,一是宣王有无水平去品评吹竽的高下,若是他不知宫商,又怎知竽吹得好坏?再者是宣王的喜好。换言之,即是宣王五音六律全通晓,但他癖好人多热闹,干脆给南郭先生一个机会去充数。总之,“牢”破就破在宣王那儿,是他的存在,导致了南郭先生的幸运。

同样是南郭先生,给宣王吹竽能混得开,换成给湣王吹竽,就必须凭真本事,没能耐就只好溜走。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牢”的重要。

牢破亡羊,显而易见;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有“丢羊”的教训,应更知“补牢”之必行。任何事物都不是一蹴而就,一开始就完美无缺的,只能日臻完善。

但丢了一只又一只,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

“补牢”之策在于:有“补牢”的本事,又必须身体力行及早去“补牢”。如果湣王还像宣王那样,南郭先生恐怕还很吃得开。其次,有“补牢”的本事,还要努力去补,没有补的主观能动性,无论如何也不会补好。

毋庸讳言,现实中南郭先生并不鲜见,假冒伪劣商品有之,坑蒙拐骗者有之,这些人,比南郭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的混,就是乘改革之际,钻了体制尚未完善、制度不够健全的空子,我们的改革本无模式可循,不能照搬别人,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纰漏。只有健全一系列相应的机制,使改革日趋成熟,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滋生南郭先生的土壤,“牢”不“破”就不会再有南郭充数。

健全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追本溯源,韩非当初写这篇《南郭处士》,用意也大抵如此,即为补“牢”。

古人尚知“补牢”防患,今天,我们更应牢牢地对待这个问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