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9月30日,刘向三出生于河南省邓州市罗庄镇刘岗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在革命的滚滚洪流中,他不畏艰险,一步一个脚印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自18岁离家参加革命,刘向三很少回到家乡,但家国情怀常萦于心,十分想念故乡邓州。
一回邓州探母
1927年5月,刘向三到内乡县城冯玉祥的部队当学兵,训练不到两个月就离开故乡参加了北伐战斗,开始了革命生涯。这一别故乡就是23年。1950年8月中旬,刘向三由广东省工业厅厅长调任燃料工业部煤炭总局局长。在赴北京的途中,他绕道回河南邓县老家探望古稀之年的母亲。
回家的路很不好走,刘向三到许昌下了火车改乘汽车,后又坐人拉架子车,于8月下旬回到家中。事先约好在项城工作的弟弟也赶回家中,难得全家团圆、母子相聚,一家人激动得热泪盈眶,老母亲高兴得杀鸡、煮肉、炸油馍,一直忙了3天。
刘向三重走刘岗村熟悉的村路,觉得和在家时没有什么变化,农民生活仍很贫穷,作为一名新中国的国家干部,他的心情十分沉重,深感社会主义建设任重道远。
心系家乡怀故土
1982年3月,73岁的刘向三从水利部党组第二书记,第一副部长(享受正部级医疗待遇)的位置上退居二线,参加全国政协的工作和活动。
1987年夏,78岁的刘向三利用7月到北戴河和9月去重庆考察的间隙,顺便返回阔别了37年的邓州老家,视察了南水北调中线陶岔渠首闸和刁河灌区工程后,再次踏进罗庄刘岗村,故居已是人去屋空,物是人非,老人家眼含热泪,心潮澎湃。
1995年10月,86岁的刘向三应家乡政府的邀请,参加了邓州市穰东镇招商开幕式大会。次年,刘向三再次应邀回到邓州视察水利工作。为邓州南水北调中线渠首工程题词:心系幽燕北调南水功千秋,情连邓淅东赠西田义长久。
情系家乡写碑文
刘向三晚年在回忆录《往事的回忆》中写道:“经过将近30年的水电工作,我深深地爱上了水利电力事业。”他热爱祖国的水利水电事业,情系家乡。2006年6月6日,97岁高寿的刘向三,在左眼完全失明的情况下,依然为家乡人民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作出巨大牺牲和贡献的陶岔引汉渠首工程(即今南水北调中线渠首)作《陶岔引汉渠首工程建设纪念碑文》,他满怀深情地写道:“一九六九年一月二十六日,丹江口引汉渠首在邓县(今邓州)陶岔开工”;“一九七四年八月通水,一九七六年完成全部工程,并建设了河南省第一个引丹灌区。其时,国家经济困难,群众温饱尚未解决,生产力水平低下,全靠人工凿渠,邓县人民顽强拼搏,八年奋斗,完成工程量2500万立方米;渠道最大深度47米,最大口宽500米,大闸净高22米,闸底高程140米,完全满足引汉至京津的规划要求”;“邓县农村大部分劳力参加过工程建设,全县投入资金一亿多元,粮食九千多万斤,为工程建设牺牲141人,伤残2228人,邓县人民贡献巨大,功绩卓著”;“为陶岔渠首建设牺牲的乡亲永垂不朽!”
2007年11月5日1时37分,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刘向三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