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在邓州城区卫生路中段,老中医院后面,有一座闻名遐迩的三贤祠。它始建于明,鼎盛于清,毁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据史料记载,明嘉靖十年(1531年),河南参政、分守汝南道刘漳巡视邓州,嘱知州张定恢复韩文公书院,“文公,邓人,书院在焉。寇、范又皆以重望守玆土,不固可为师耶?且三君子在当时,虽其人品不同,要之皆为世之杰也。其别置书院,以复韩公之旧。并视三公于中。俾士之室迩者,于兹诵读焉”。嘉靖十二年(1533年),张遵刘嘱,独捐薪俸,于内城(砖城)西南角,废尼寺创建书院,因背临湍河故名临湍。后祠内不仅祭祀文公韩愈,又供奉宋朝仕邓的寇莱公及范文正公,三贤风范激励后辈诸生。祠内二门题匾三君子祠,故又称三贤祠。
三贤祠之来历还有一个说法:邓州史志记载,“明中期以来,韩氏在邓渐兴,为炫祖耀宗,故修此祠”,以纪念两过此地的韩愈(一次任行军司马,随裴度赴淮西讨伐吴元济;一次被贬从长安出发到潮州任刺史)。三贤祠的另外二贤,都曾在邓为官,而韩愈未曾在此入仕,只因两次莅邓留下诗作,后人又迁邓定居,故并称三贤。
韩愈,字退之,为唐德宗时武昌令韩仲卿次子。自幼父母双亡,由兄嫂扶养成人,官拜吏部侍郎、京兆尹。因倡导改革旧制,仗义执言,多次被贬。与柳宗元共同倡导古文运动,居唐宋八大家之首,被后人誉为“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
韩愈故里,有修武说、邓州南阳说、河阳孟州说和河北昌黎说。《新唐书·欧阳修》记载: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据专家考证,唐朝时有二个南阳,一是位于云台山以南的河阳军,一是豫西南的南阳。古时信息不发达,可能因韩愈两次过邓并留下诗文,而误记为邓州人。现焦作主流媒体认为韩愈为孟州人,是因为孟州与修武邻近,有几支文公后裔迁孟,且自清康熙以后皇上册封给韩愈后代长孙的“五经博士”由孟州韩氏世袭。近年来,专家学者倾向修武说的人增多,证据为历经几朝仍保存完好的韩文公门谱记载韩愈为修武人,现焦作马村区有韩愈墓,并有墓碑志,该地称为韩坡(以前归修武县管辖)。
三贤祠遗址位于大西关兰营,这里上了年纪的人又称之为韩文公祠或蒋公祠。问其出处,说三贤祠以前是韩家祠堂,而称蒋公祠则因蒋姓知邓时捐资重修了三贤祠。话说清乾隆年间,蒋光祖知邓,受大西关韩氏族人韩邦植(乾隆年间举人,侯任知县,后因故未赴任)所托,对年久失修、即将坍塌的三贤祠慷慨解囊,捐资修缮。韩氏族人铭记其义举,将三贤祠又称蒋公祠。修缮前后,蒋公拱文二篇,后收藏在邓州志中。其一曰:“穰城西关土城内,旧有三贤祠亦称三君子祠,载于郡乘。祀昌黎韩公,莱公寇公,文公范公也。问其祀曰:春秋再(缺字),载于令典。问其主曰:韩氏所主守。问其地曰:韩氏之世业。韩氏者,即昌黎文公之后裔,今孝廉韩君宅西也。韩君向余言:三贤祠,余家为司祀,在昔为临湍书院,石碣犹存。岁久倾圮,不避风日,无妥神之所,并无讲席之地,凾商修葺于余。余以初临剧地,诸务待理,又曰奉榜劳务奔驰于外,未之遑也。十八岁秋,稍偷余闲,乃稍清俸稍茸而整之。”其二曰:“余故喜其竣事(三贤祠完工)。而窃抒其意以望郡人士,并以谂韩君焉。韩君者孝廉,讳邦植,字宅西,乃昌黎公之嫡裔,为人醇厚老成,学行并优,能守其尊人先生万人之家学。余延以主临湍讲席者,于以宏畅宗风,导飏盛美,绍前而启后。其庶几相佽勉。”
由上可知,三贤祠既是祭祀三贤的地方,又是韩氏的家庙和学堂。邓州作家尚廷普在《追忆失去的韩公祠》中写道:来到三贤祠遗址,听上了年纪的人回忆,在原来的中医院后面有一座韩文公祠(当地人称韩家祠堂,也叫蒋公祠,三君子祠,三贤祠,临湍书院)。大约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这里的香火依然鼎盛,每逢特殊节日,所有邓州韩氏的宗长、代表,都要来此聚会议事,祭拜祈祷,缅怀先贤。据说,那时候的韩文公祠,前面有气势磅礴的石牌坊,两边有二尊刻有文字的拴马桩。越过牌坊,再跨过高高的台阶,便进入了祠堂院内。沿祠堂中轴线是两座东西向的大殿建筑,自然形成了南北两个独立的院落。大殿建筑上面的雕刻有龙凤呈祥、福禄寿三星、牡丹莲花等图案,无不惟妙惟肖,十分逼真。院内苍松翠柏郁郁葱葱,营造出一派幽静庄严肃穆的气氛。大门上方悬挂有一牌匾,上面题有“临湍书院”四个刚劲有力的鎏金大字。这里供奉着享誉邓州几百年的三位贤人,又是韩家及周边学子求学的地方,堂内有大量藏书。这里每一处都注重人文之美,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浓浓的文化气息,每一处建筑都透着古色古香。
解放初期,这里被军管会征用,成为收集解放邓州遗留下来的军械的地方,后又变成拆卸炮弹的工场。尊宗敬祖、崇尚先贤之地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经辉煌几百年的韩文公祠,在历经几次政治运动后,彻底消失在历史的记忆深处。如今三贤祠虽已不复存在,但先贤治学严谨、学行并优的家风依然激励着韩氏后人。
大西关韩氏一脉传承了韩文公学行并优的家风,历代文风极盛,几百年来人才辈出。康熙帝师彭始抟的老师出自大西关韩氏,皇上曾题写“齿德大尊”匾额一块,以示褒奖。据中心医院老中医兰德生回忆,上世纪五十年代,此匾还悬挂在韩道让家(大西关黑楼后面)的楼门上。清道光年间韩平章墓碑志云:恭惟我祖太学生讳平章公者,文公三十三代孙也。公之曾祖痒生讳维城,公之祖痒生讳钦赐,二世之墓俱在冠军里祖茔。公之父痒生讳邦栋。公兄弟五人,行列于三,长兄痒生讳同章。昔孙之父痒生讳镇广,有志未逮,相继仙逝,今特勒诸珉石,以志不忘云。
自韩愈二十一世孙韩志刚从修武迁邓,已历六百余年,现已繁衍族众五千多人。文公“潜思,笃行,严谨”的治学精神,依然激励着后人砥砺前行。现今,其后人涌现出诸多专家、学者、教授,在各行各业为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