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研究服务现实的一个范例

2019-03-20 15:12:23 作者:张宗成 来源:
分享到:

  思想文化领域的建设非一日之功,思想道德建设任重而道远。近日,河南省范仲淹文化研究会在市委宣传部、市纪委大力支持下,隆重推出最新研究成果——范仲淹研究读本《做人为官之道》,这本专著的出版,成为专业研究服务现实的一个范例,为读者献上了一道精美的精神大餐,为社会办了一件大好事。

  《做人为官之道》的特点:

  立意高远,有强烈的服务大局意识。按照学术研究应当服务现实,助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配合推进“两学一做”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杨德堂先生召集河南省范仲淹文化研究会的部分专家学者,历经两年,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从理论上提升,向实践中拓展,深入浅出、条分缕析地介绍范仲淹,探究如何向范仲淹等先贤和当代领袖、英模学习做人为官之道,为广大读者提供了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

  见识独到,对范仲淹忧乐思想进行了深入探究。在本书中,编者着眼于忧乐精神,探究了忧乐精神产生的内因和外因,梳理出坎坷的人生磨炼、儒佛道等传统文化的滋润和良好家风的影响是忧乐思想产生的基础。北宋前期,较为清明的政治环境为忧乐思想的产生提供了必要条件,而诞生于厚土邓州的《岳阳楼记》则是忧乐精神的结晶。忧乐精神的核心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即民本理念、忧患意识和担当精神。从实践角度说,做人要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为官要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官。

  杨德堂先生和他的同仁,还从众多有关范仲淹的史料和研究文献中,准确概括出先忧后乐思想的五项核心内容:以民为本的民本思想、光明磊落的思想品格、诚信不欺的人生信条和自甘清苦修身齐家的原则。这些概括为学习范仲淹,研究忧乐思想提供了清晰的方向。在研究中,他们还发现,与历史上的先贤相比,范仲淹实现了三个超越:从“同忧同乐”到“先忧后乐”、从“穷则独善其身”到“进亦忧,退亦忧”和从“薄于名而保其真”,到“砥砺名节”。显见思想境界更高了,儒家倡导的节操观更强了。

  本书还对在新时期如何践行忧乐观做出了明确的回答:要以十九大精神为指针,以十九大修订的党章为准绳,以古代先贤和无产阶级革命家、英雄模范人物为典范,理论联系实际,不忘初心,与时俱进。

  史料充分,选择了大量的古今典型事例。杨德堂先生是全国范仲淹研究领域成就卓著的学者,研究成果丰硕。书中分析范仲淹忧乐思想形成的原因,介绍了范仲淹学习、为官及与方方面面人物的交往,采用了大量史料。在概括“先忧后乐”思想的核心内容时,引用了大量范仲淹的言论,佐证了丰富的范仲淹事例。在介绍范仲淹实践忧乐思想时,讲述了50多个精短事例。其中许多事例既能充分说明问题,又生动有趣,增添了本书的可读性。

  结构严谨,表现了严谨的治学态度。本书分为四章,前两部分谈理论,后两部分讲实践。全书环环相扣,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继承与发展相联系,事例与分析相参照,显示出编者较强驾驭材料的能力和统揽全局的学术水平。

  治学的严谨还体现在编者对写入书中的文字,都经过仔细推敲,尽量不影响读者正确领会,避免产生歧义。

  本书告诉人们,学习范仲淹的忧乐思想,要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学习学习再学习。向先贤学习,了解范仲淹的人生经历,熟知范仲淹有关的言行事迹,体悟忧乐思想的核心和精髓,要把学习忧乐精神和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向老一辈革命家,向党的优秀干部学习,向理论学习,到实践中学习。各级领导干部要向“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五个标准看齐,努力干事创业,增强定力,严守规矩,当好人民公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