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知邓功绩拾零(中)

2019-02-26 10:30:31 作者:刘德洲 来源:邓州网
分享到:

  寻泉凿井 兴修水利

  范仲淹虔心敬意祈祷上苍风调雨顺,让老百姓有个好收成。谁知天不遂人意,庆历六年,邓州自秋至冬数月干旱,二麦枯黄,百姓发愁,他更是心急如焚。范仲淹在《依酌答贾黯监丞贺雪》一诗中写道:“今之刺史古诸侯,孰敢不分天子忧。自秋徂冬渴雨雪,旬奏空文惭转邮。”

  为了抗旱救灾,稳定民心,范仲淹亲临一线工地,带领百姓整修陂堰,引水浇灌千亩良田。当时,邓州境内有一处汉朝时期修筑的水利枢纽六门堤,年久失修,闲置多年。范仲淹组织民工日夜奋战,抢赶工期,力争使六门堤早日发挥作用。

  据(乾隆邓州志序)记载:“六门堤系西汉宣、元时期由南阳太守召信臣所建,东汉初年杜诗继守南阳时续建。”召信臣,字翁卿,今安徽寿县人,汉宣帝时凭借明经甲科的身份,步入仕途。从补任的谷阳县长官,考绩列为优等,升任上蔡长官,其政绩品行常被评为第一,越级提拔为零陵太守、南阳太守,又升为河南太守。他一生的重要功绩是任南阳太守时,重视农业,发展水利事业。公元前40年至36年汉元帝时,召信臣在邓县修建六门碣和钳卢陂蓄水灌溉工程。干渠全长50多公里,灌溉面积曾达300多万亩,是当时南阳境内规模最大的古代水利工程。可以说,一处六门堤,成就了南阳“万古粮仓”“中原粮仓”的美誉。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在召信臣之后,继续率领郡内百姓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郡内比室殷足。”

  范仲淹在修渠灌溉的同时,每月三次向朝廷奏报抗旱情况。后来普降瑞雪,旱情全面解除,百姓纷纷向他祝贺,他在州衙铃斋置酒款待贺雪的人们。

  在古代,兴水利是厚农重桑的主要措施。当时,邓州城东南一带的井水苦涩,长期饮用,多生怪病。范仲淹便带领学子在书院周围凿井寻泉,最终在书院西侧挖出了一口井,井水甘甜,解决了学子和周围百姓吃水困难的问题,怪病也都慢慢好了。范仲淹还专门写了《依韵答提刑张太博尝新》一诗以记之:“但愿天下乐,一若樽前身。长戴尧舜主,尽作羲黄民。耕田与凿井,熙熙千万春。”老百姓感念范公恩德,便将此井取名“范公井”。

  范仲淹不仅关心邓州百姓,对他州人民的生产生活也十分关心。庆历八年,黄河以北出现严重的旱情,不少灾民来到邓州,范仲淹全力救济他们。有些流民还在范仲淹的资助下到了湖北的随州和江陵。

  营苑修圃 与民同乐

  范仲淹知邓时,还整修了邓州名胜古迹百花洲,与民同乐。

  百花洲,在邓州外城东南隅,是邓州的一方文化盛景。那个地方原来叫东湖,湖中建岛,岛上遍植百花,故名百花洲。百花洲辟建于何时,史无记载,现存最早咏百花洲的诗是宋仁宗景二年,兵部尚书宋祁给邓州知州燕肃写的《答燕龙图对雪宴百花见寄》,诗中有“百花洲外六花寒,使幕凌晨把酒看”的诗句。宝元二年,谢绛任邓州知州,整修了百花洲,并在百花洲畔的城头上建览秀亭。同年,欧阳修、梅尧臣到邓州拜访谢绛,他们在百花洲上泛舟,在览秀亭下抛,并赋诗唱和,以记其盛。从欧阳修《和圣俞百花洲二首》诗中的“野岸溪几曲,松蹊穿翠阴。不知芳渚远,但爱绿荷深。”“暮角起城头,归桡带明月”推测,那时的百花洲水域面积非常宽阔。

  范仲淹知邓时,百花洲已有些荒凉,览秀亭也已破败。他筹措资金,置办物料,召集能工巧匠,按其家乡苏州的园林风格,再次营建百花洲,重修览秀亭,还在百花洲上建嘉赏亭。把邓州西郊各种菊花移到百花洲上建起了菊台。为振兴邓州文运,又在附近的城头上建了春风阁、文昌阁,使此地风光之盛甲于宛南。百花洲重修后,范仲淹把它辟为园囿,与民同乐。他在《定风波·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一词写道:

  罗绮满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寻芳去。

  浦映芦花花映浦。

  无尽处,恍然身入桃源路。

  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丧归时数。

  莺解新声蝶解舞。

  天赋与,争教我悲无欢绪。

  百花洲风光如画,置身其间,恍如世外桃源,他与邓州百姓在这里共同游玩,忘却了一切烦恼,欢乐之情溢于言表。

  范仲淹经常在这里和众多文人雅士诗酒唱和,在《中元夜百花洲作》中有“一笛吹销万里云,主人高歌客大醉”的诗句,而此后的重阳节,他又在此流连忘返,在《览秀亭诗》中记载了他这夜的欢饮之乐,“开樽揖明月,席上皆应刘。敏速迭唱和,醺酣争献酬。”但在欢饮之时,范仲淹还是没有忘却忧国忧民的情怀,仍然关心邓州百姓。

  范仲淹不仅在百花洲上与民同乐,还经常在这里宴请客人。当时应范仲淹之邀游览百花洲的名贤,有姓名可查的有致仕宰相张士逊、河东提刑张去惑、襄州知州王洙、襄州通判贾黯、光化知军李宗易、提刑赵良规等。范仲淹和他们携手百花洲,踏雪赏梅,游湖寻春,置酒高会,赋诗唱和。保存下来的范仲淹诗词中,咏百花洲的就有14首之多。如大家耳熟能详的《览秀亭诗》《中元夜百花洲作》《依韵答王源叔忆百花洲见寄》等,都是咏百花洲的名作。(待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