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龙堰回龙寺

2019-03-20 15:13:24 作者:笑熬浆糊 来源:
分享到:

  春天已在这里暖了地、活了水、涂了绿、抹了黄。

  眼前的河,远处的高地,魔力般地吸引着当地的人们,只要说到那个地方,即使不善言谈的当地老者也会打开话匣子,或连贯或不连贯地讲述着那个地方和那些或近或远的故事。

  那个地方就是龙堰乡回龙寺遗址。

  在龙堰乡大周营村的北边,新开通的内邓高速刁河高架桥下,当地上了年纪的人都记得那里曾有一座规模相当大的寺庙。

  那时清澈见底的刁河水环绕着寺庙,刁河九曲十八弯形似盘龙,寺庙前的两个大深潭恰似龙的眼睛,远远望去,环抱寺庙的刁河像蛟龙洄游,也许才有回龙寺一说。

  回龙寺(当地人口中的忽笼寺,大概是将“回龙寺”念串音了吧)到底哪一年兴建,没人能说得清,也没有留下文字资料。庆幸的是,前两年在修建高架桥时,就在当年回龙寺庙的位置挖出了有点内容的断碑(现存于大周营一村民家中)。

  “乾隆六年岁次辛酉(即1741年)”,仅此也表明在二百多年前的那个鸡年,回龙寺还在完善着建筑,那么回龙寺在这之前又是什么模样呢?回龙寺还有怎样的故事呢?这一切都像谜一样吸引着人们,召唤着人们。

  “三仙圣母神庙乃穰南一巨观也”的碑文虽没提到“回龙寺”,这已让当地人颇为兴奋,也勾起了他们对回龙寺点点滴滴的回忆——

  “三仙圣母庙,不错,它原来就是回龙寺的一处庙观建筑。”

  “当年,回龙寺应是毁修多次。”

  “记得南北前后几重大殿和东西一长溜一长溜的厢房,寺庙占地大概二三十亩或者三四十亩。”

  “前殿内四大天王像,极为壮观;中殿门前似乎还有不知是哪个朝代‘重建回龙寺记’的石碑,制作精致,刻字工整。”

  回龙寺始建于哪一朝代已不再重要,可以肯定的是它绝不是一个传说,它的规模也很大。

  近两年在此地发现的残碑,一下子让后人对本已陌生的回龙寺又产生了兴致——

  “回龙寺最后存世那是20世纪中后期。当时建筑还有前殿、大雄宝殿、观音殿、伽蓝殿等,寺内还有多通‘重修碑刻’等物。”

  “此寺建筑形式古朴,陈列的石雕也不少,神佛或气宇轩昂,或慈祥端庄,各个形象逼真。”

  “有些碑刻书法,也颇见功力,堪称一绝。”

  随行老人用力地跺着脚下的土地,很肯定地说:“这里就是回龙寺南大门的位置。”另一老人也认真地观察着、估摸着、附和着。

  闲谈中,也聊到了一些传说——

  话说王莽撵刘秀时,刘秀抄小路逃命,远远听到追兵的马蹄声,十分恐慌。他见不远处有一位采蜂蜜的老人,便走过去,下了马,说了实情,恳求老人救救他,老人让刘秀藏进树林中。

  老人拿了一些蜂蜜,在地上大大地写上八个字“王莽当亡,刘秀当兴。”蚂蚁闻着香甜糖味纷纷爬来,蜂蜜上很快就爬满了一层黑压压的蚂蚁,乍一看真像是蚂蚁排成的大字。

  王莽的一员大将撵过来后问老人:“有人从此走过吗?”

  “刚才来过一群人,突然天上降下了一条龙把他们背走了。”老人从容地回道。

  那员大将半信半疑,猛见前面有一片地面黑压压地,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一大群蚂蚁。再定睛一瞧,原来是“王莽当亡,刘秀当兴”八个大字,他惊得瞪大了眼睛,想着这是天意,吓得一溜烟儿地逃跑了。

  刘秀得救后,走出树林,拜谢老人:“如果我做了皇帝,一定不忘搭救之恩。”老人说:“只要你做个仁爱的好皇帝就行了。”

  后来刘秀果真做了皇帝,他牢记老人的话,把国家治理得很好,史称“光武中兴”。

  后来不知过了多少代多少年,人们就在刘秀被救的地方盖了座寺院,起名叫“回龙寺”。

  老人的话语中,流露着自豪,流露着敬佩,流露着感叹,流露着无奈,也流露着遗憾。如今回龙寺没了,只留下一汪清潭,似乎提醒着人们,这里曾有过车马追兵,有过仁善,有过宁静祥和,有过正义和担当。

  大地无语,默默地面对着它身边发生的一切,兴兴废废,废废兴兴。

  远远望去,回龙寺遗址,树木掩映,水绕雾罩,据说如遇云雨天气,更是烟云缭绕,若隐若现,似仙境一般。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