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种味道,以其独特的方式,每天三次,时刻提醒着我们: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
经年岁月如初,蓦然发觉成长路上最难忘的是爷爷对我的呵护,还有他亲手为我做的莲菜盒,它就像针线连起扣子,连起了爷爷的疼爱和我对爷爷的牵挂。
我从小便远离家乡去三十里外的地方上学,寄宿在托教班里。我记得最真切的是在九年级一次大雪天时,别的同学都回家避寒了,我因要上强化班仍留在托教班里。晚上我一个人在寝室里辗转反侧,就试着拨通了那个熟悉的号码,电话那头传来爷爷亲切的话语:“想吃莲菜盒了吗?我明儿一早就给你送去。”挂了电话,我开始回忆爷爷做莲菜盒的样子:
藕总是新挖的。爷爷站在门口将带泥的布鞋在横木上摔的“啪啪”响,脚边躺着一堆莲藕,散发湿润的泥土香。我见过爷爷挖莲藕的样子:他脱掉鞋,脚踩在淤泥里,腰向下弯,手开始将淤泥向两边挑。隔一会儿,就要动一动脚,否则会陷下去的。爷爷抿了抿小腿上的泥巴,提起莲藕,憨笑着说:“今晚上咱们吃莲菜盒。”落日的余晖映在他的脸上,沟壑分明,在我心中那就是一幅壮美的山河画图。
爷爷慢慢地用水冲洗莲藕,像呵护自己的宝贝般,黑色的泥水被冲进菜地,白嫩的莲藕显露出来。“她们都是有灵性的,黑泥也奈何不了她们。”爷爷苍老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爷爷大半辈子都和泥土打交道,但爷爷的心是通透的,直率的。这不正是爷爷一生的写照吗?
爷爷切完莲片,剁完馅儿,就要制菜盒了,他在面糊里嗑进两个鸡蛋,细细的搅匀,直到面浆显出浅黄色。两片莲片中加入一些馅儿,紧紧地按结实了,又在面盆里滚一下,沾上一层面糊。油也适时地响了,沿锅边溜进去,细细地掌握火候,不断地翻滚着。“火大容易焦糊,这东西需要不急不火,多炸一会,味儿也就出来了!”爷爷意味深长地说。
我在灶台下添着火,木香与食香纠缠在一起,萦绕于鼻间经久不散。刚出锅的莲菜盒,金灿灿,酥嫩嫩的,咬一口有“嚓嚓”的声音。爷爷往往会让我先去给邻居家送一些。“分享的食物才更好吃。”爷爷慢悠悠地说。
冰凉的雪花落在脸上,带来冬天早晨的寒意。雪仍在下,我站在路边急切地等着爷爷。“乖孙女!”爷爷夹裹着大棉袄朝我喊着,走近了从怀里里掏出一包热乎乎的东西,是莲菜盒!我想起爷爷在下雪天洗莲菜的情景,眼里泛起泪光。“快吃吧,还热乎着呢!”爷爷递给我,眼里满是爱意。
吃着带有爷爷体温的菜盒,看着在爷爷脸上舒展的笑容,我忽然心疼爷爷,难过起来。这莲菜盒承载了多少成长的记忆,又有多少数不清道不明的爱呀!
在外求学的日子总是伴着孤独寂寞,然而只要心中有美好的希望,哪怕外面是无边的风雪,也冻结不了如花绽放的笑容,再艰难的学习生活,也挡不住我朝着梦想前行的脚步,因为有亲情一路相伴,生活便处处都是春天。
点评:本文最大的优点在描写上,能把爷爷挖藕、洗藕、做美食的过程写得如此真切,没有对生活的认真观察体悟是做不到的。语言朴实、自然,带有泥土气息,悦目悦心,表达了作者对爷爷的感恩与挚爱。
指导老师:王海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