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18 16:43:20 作者:曹红波 来源:
分享到:

  李明申同志适时、应景的《月影竹姿》是他的又一力作。

  作品形式外方内圆,可能是受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启示吧。月色朦胧中,皎洁的银盘左挂中天,翠竹掩映了部分圆月,象征月有圆和缺,月光映照下的竹子立体感很强,月光好似缥缈在竹子中间,构图简洁、布局合理。“竹边流幽烟,迎月翠且鲜,秀色眼前过,耀人我为传。”透过此摄影,我仿佛看到明申在一个月圆的夜晚,趁着月色朦胧,抬起轻盈的脚尖,架起相机捕捉竹子在月光映照下的姿态。

  竹,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在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生产实践和文化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竹、松、梅被称之为“岁寒三友”,人们习惯地把竹子形态特征总结成一种做人的精神风貌,如虚心、气节等,其内涵实质已形成中华民族品格、禀赋和精神象征。

  竹子无牡丹之富丽,无松柏之伟岸,无桃李之娇艳,竹子坦诚无私、朴实无华,不苛求环境、不炫耀自己,默默地把绿荫奉献给大地。而李明申恰恰是抓住了竹子虚心、文雅的特征来拍摄。

  一幅简洁的摄影画面,其实就是一幅简约的心画,是一首耐人品味的诗,是一幅值得珍藏的心约。从明申的构图中,我们领略了竹子长青斗严寒、含笑度盛夏的状态,我们领略到了竹止于静、生于幽雅之地才独具的丰韵,若是长于庭院依然芬芳犹存,气节不泯。明申拍竹,几十年中耐得住长久的寂寞,才让作品经得起读者与观众的品评,难怪有人说:品高气韵远,博学意境长。

  情随“艺”迁,意随“艺”长;韵随“艺”生,艺随“艺”荣。

  摄影需要我们既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又要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创作包含三个方面,一是艺术境界的创造,二是生命内涵的创造,三是意象景物的创造。通过观象(现象)观物(竹这个植物)观景(环境)去完成一件构图并不困难,难就难在如何把那种内在灵气、直觉的感应化为意象,然后再恰当地用构图组成画面,变成一幅立体的图景,这就需要沉淀,需要积累,需要过硬的本领。

  每个人的格局不一样,做事的方法也不尽相同,虽然不可能人人都去摄影,都去拍获奖作品,但我们凡事都尽量做得认真一些,把小事做大气一些,一个人的灵魂,若都能像翠竹一样,安然生长,这不正是我们终生的追求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