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 王 迪 老 师

2019-07-02 15:30:28 作者:刘德洲 来源:邓州网
分享到:

  尊敬的王老师故去已经十多年了,但是,我总潜意识地觉得王老师的身影仍在眼前,他还在不知疲倦地与友谈心、与书相伴、与诗交融。

  生于十林镇操场村的王迪老师,自小酷爱诗歌创作,在长达60余年的文学生涯中,一直笔耕不辍。他早年就读于张自忠将军旧部张克侠将军所办的子弟学校,1947年毕业于邓县高中。1948年秋参加南阳专署干校,历任学员、图书管理员、校部文书,继任南阳军分区教导队文书、管理员、39师文工队员、见习宣传干事、师报编辑、师文教办秘书兼语文教研组长,随军转战豫鄂皖赣湘粤桂滇诸地。1955年转业后,先后任中共思茅地委宣传部文艺干事兼文联(筹)秘书,邓县文化馆文艺编辑、馆长,邓县作协主席、老年书画研究会秘书长和览秀亭诗社社长等。他在写诗填词的过程中,先后结识了胡风、秦牧、臧克家、田间、徐迟等中国文学界中叱咤风云的众多泰斗,受到了他们的关怀、举荐和好评。王老师的代表诗作《八千里路云和月》组诗,波澜壮阔,气势如潮,初读好似千军在拼杀,再读犹如万马在奔腾。这首脍炙人口的上乘诗文,不仅在当时的整个文坛引起较大轰动,而且还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人。

  在与王老师多年的交往中,我学到了许多做文、做人和做事的道理。

  王老师为人随和热情,没有文学大师的架子。记得第一次慕名拜访他时,文化馆那狭窄的房间里,床连锅,锅连床,来客几乎没有站立的地方,只好坐在床铺上,屋里看不到什么值钱的家具,满眼都是一摞一摞的报纸、杂志和书籍。王老师跑来跑去,一会儿给客人拿水果饮料,一会儿给客人递烟倒茶,热情很快驱散了我们的陌生感,拉近了双方的距离,告辞出来后,同行的一位朋友感慨地说:“王老师这么大的名气,原以为见小字辈会嗯呀嗨呀摆谱儿,拿架子,谁知这样和蔼可亲,不愧是一位长者和良师。”

  1993年以前,我在张村乡政府工作。一天,一位高中刚毕业的小青年去找我,见面就说:“是王迪老师让我来的。”说着,掏出一封信。我接过一看,王老师在信中详细介绍了青年人的住址、爱好、学历和目前的状况,建议我们多在一起交流切磋,取长补短。看完信函,我猜测青年人一定是王老师的什么亲戚,要不老人家怎能花费宝贵时间写近两页的推荐文字呢。谁知,经过攀谈,得知这位年轻人一不和王老师沾亲,二不带故,也是第一次上门拜访他,老人家考虑到他家离县城几十里地,往来要花不少路费,就建议他找我多学多议多商量。在王老师的指点下,小青年进步很快,前几年在北京打工时,发表了许多散文和诗歌,去年又被北京一家杂志社聘为编辑。像小青年这样的事例我遇到过几次,经王老师推荐找我的文学爱好者有张村的、十林的和赵集的,尽管有些同志在以后的经济大潮中逐渐远离了文学,但在言谈举止中,仍然对王老师当年热情待人的态度记忆犹新,念念不忘。

  王老师诗文在河南乃至全国独居上游,但他从没有放弃过孜孜追求。古人云:“在心为志,发口为言,言之美者为文,文之美者为诗。”王老师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富于变化,但无论什么题材,哪种形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去雕饰,不矫情,以情感之美和感悟之深去打动读者和教育读者。他常说,当前,我国通过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欣欣向荣的发展时期,我们要抓住机遇,汲取传统与外来营养,展开艺术的想象力,焕发艺术的创造力,努力创作出更多无愧于历史和时代的优秀作品。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在构思《南天义师图》《汲滩这方沃岸》《西安纪行》《邓州颂》《香港回归》《题南水北调西气东送》等组诗过程中,深入观察,勇于创新,不断创造属于他自己的词汇和语言。有一次,我和几个文友去看他,王老师刚刚创作一首新诗,一见我们光临,高兴地拿起诗稿让大家轮流传看,并指定一位文友高声朗诵,让众人评议。王老师半眯缝着眼睛,一直听到第三遍,他突然打个手势说:“停停停,我已经觉察出有两个地方需要重新斟酌。”我们根据他的指点,仔细审视原来的词汇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针对我们的不解,王老师一一分析,填入新的词汇,确实使原诗锦上添花,对于他的严谨治学精神,我们肃然起敬。

  王老师为邓州文坛留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他从文化馆馆长的位置上退下来后,被选为作协主席,肩负起组织培训文学邓军、打造精品、建设邓州文化名市的重担。王老师不负众望,以市文联主办的《穰原》杂志为阵地,关心、爱护和热心培养文学青年,为使中青年文学爱好者少走弯路,尽快提高创作水平,无论大会小会或个别交谈,总是循循善诱、不厌其烦地讲解应该学什么、写什么、如何写,尽力把自己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创作经验毫不保留地传给后人。他劝人好好学习马列、深入观察生活、树立革命的人生观,要求每一位作者人和文并进。他关注新人、扶持新人、激励新人,尽管他已是古稀高龄,还坚持戴着老花镜,认真阅读青年人的作品,既给予热情指导,又给予精神鼓励,促使文学新人不怕挫折、不怕艰难,坚持不懈地写下去、干下去。在他的指导下,邓州诗坛新人辈出,佳作频频,许多作者在全国文坛崭露头角。

  一榻清风树叶舞,半窗明月墨花香。王老师虽离我们而去,但他的名字将与他的作品永远留在世人的心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