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杨德堂担纲编写,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邓州历史文化概览》终于与大家见面了。这本书历经3年的精心打磨,从策划、组稿、通校、再审,凝聚着市委市政府领导和众多历史文化学者的心血,这是一本精粹而又厚重的邓州简史。说它精粹,是因为它是从十几年前出版的丛书《历史文化名城邓州》脱胎而来,将原来的10本浓缩为一本;说它厚重,是它内容涵盖了从史前时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关于邓州历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遗迹。它继承了丛书《历史文化名城邓州》的精华,也修正了其中许多不准确、不严密的地方。
这本书由“沧桑变迁”“史海拣贝”“文苑撷珍”和“典故轶文”四个主体部分构成。“沧桑变迁”勾勒了邓州历史文化发展脉络,简洁明晰;“史海拣贝”写邓州历史上的重要人物、重要事件和遗迹,人物事件绘声绘色,有史传色彩,遗迹考证严密,有根有据;“文苑撷珍”收录历代名人咏邓州或邓州人写的诗文歌赋,历久弥新;“典故轶文”则收录与邓州有关或因邓州人而产生的成语典故和传说故事,足显邓州文化的厚重。此外还有多达六项的简表和名录,可供研究和查考时参阅。编者以治史的态度进行史料整理,才编写出这本真实的地方历史文化专著。这本书的出版,有利于邓州人增进家珍般的地方历史知识,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愫和自豪感,从而更加热爱邓州;同时也有助于外地人深入了解邓州,重视邓州,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定位准确,有根有据。邓州位于中国南北分界线和北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带上豫鄂交界处,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每次南北之争都不可避免地被牵扯进来。春秋时是周王室和楚的交界处,宋金元时期是南宋和金、元斗争前线,连绵不绝的战争在邓州的历史上不断发生。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文化方面楚风汉韵兼容并蓄,呈融合多元的趋势,又不失中原文化的主调。
定性恰当,事实清楚。写历史人物往往需要定性。本书编者尊重历史,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人物,审慎给出结论。仅举一例:丁肇青(1893—1950)字雄东,乳名家箴。原介绍为丁雄东,家箴家族长辈给起的名字,称小名,学名也称大名,是入学时定下的,作为本人和社会通用的称呼,而字则是个人起的,只表明个人志向兴趣,用于别人对他的敬称,据此我们决定改为肇青。经到大丁考证,他的直系后人在申请平反和上级批复的公文中,用的就是丁肇青。另对他最后的结局,本书记述为“1949年,邓县残匪暴乱,顽匪诡称另立县政府,强推丁肇青为县长。”表明了丁肇青是无辜的。原书中说他“被拘留审查,尚未结案,不幸去世”,怎样“不幸”,语言不详,今改定为“不堪忍受不白之冤而自杀身亡”,还原了历史真相。
详略适当,重点突出。全书66万字,叙邓州6000年发展史,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与邓州精神和邓州著名景点花洲书院关系密切的《范仲淹与邓州》,记述达11面之多;而《冠军五虎将》图文计3面,其中文仅两页余,其中介绍五虎将之一蔡那的文字仅有6行,可谓惜墨如金。
兼收并蓄,纠正讹误。对于史书中有争议的说法,本书采用了全面介绍并稍加论证的方法,避免引起争议。如“邓州三贤”中韩愈的籍贯,我们既介绍了《旧唐书》中的河南河阳(孟县)说,又介绍了邓州说,并提供了李白《武昌宰韩君去思颂碑》和欧阳修《新唐书》的记载作为依据。对以讹传讹说韩愈等三贤皆为邓州长官说法,纠正为他贬潮州时过邓州,因与邓州有密切关系而入三贤祠受祭,恢复了历史真相。
字斟句酌,措辞严谨。唐代安史之乱中有两个成为中流砥柱的人物,一个在河南淮阳苦撑危局,一个在邓州抵抗叛军。他们的坚守,为唐中央政府保留下东南和中南西南后方,为后来的平叛积蓄了力量。这两个忠臣一个是邓州人张巡,一个是邓州地方长官鲁炅。在本书中相邻的两个章节介绍了他们的壮举,标题也相映成趣:“张巡血战睢阳” “鲁炅坚守邓州”。
原书中有一节题目是“星罗棋布的邓州古城”。我们在最后审定时感到说邓州境内的古城“星罗棋布”有点夸张,经过反复推敲后改为“邓境汉代多古城”。
心有读者,注重解疑。书是让人读的,本书编者心有读者,关注读者的关切。比如邓州历史上为什么会在关公庙里祀铁铉? 隋唐时期治所在穰城的行政单位,有时候说南阳郡,有时候称邓州,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针对读者可能产生的这些疑问,我们都设专节对此做了详细的介绍。
《邓州历史文化概览》以其精粹,给读者阅读保管带来了便利;以其厚重,为读者提供了大量的历史文化知识,给读者奉上了一道精美的精神大餐。
愿《邓州历史文化概览》能走进更多读者的心灵,历久弥新,并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