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里岗彩陶盆初探

2019-07-09 16:44:35 作者:许满贵 来源:邓州网
分享到:

  盆的发明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考古发掘出土的彩陶盆足以佐证——1996年11月下旬,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对我市白庄村八里岗遗址第4次发掘,第44号墓葬出土新石器时代晚期仰韶文化(公元前4000年—3500年)花瓣纹彩陶深腹盆,高16.1厘米、腹径34.9厘米、口径21.5厘米、底径10.2厘米,手制,泥质红胎,圆唇,宽肩,肩以下陡收,平底,唇部及肩部施乳白色陶衣,盆腹上装饰有褐彩,腹盆正面绘两朵绽放花卉(背面相同),上下各五瓣,瓣心以圆点配饰弧边三角纹,花瓣连续散开,腹盆侧面各饰两朵六瓣花卉,采用二方连续纹样装饰,盆腹一周共饰8朵34片花瓣。此盆造型规整精美,腹部挺秀饱满,口沿微凸分明,平底承托庄严,纹样生动,节奏均匀,韵律统一,彩绘鲜颜,画工精湛,整体感极强,现珍藏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大家知道,盆,圆形,是专指用来盛放物品的钵状容器,因其形状口大底小,比钵大,比盘深,故名“盆”。至今,仍为重要的食器之一。《说文解字·皿部》:“盆,盎也。从皿,分声。”古人将小口大腹的盆器称“盎”,“央”有口子收小之意,引申为“权力集中”,汉语思维强调“中央的一元化领导”。“盆”的用途主要是把它所盛受的内容物再分装给盘、钵、碗等更小的器皿,这是它的名字从“分”的原因。八里岗是新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部落遗址,距今约6800年。1990年至2011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河南南阳地区文物研究所,对八里岗遗址进行22年共11次发掘,出土陶器、石器、玉器、骨器等器物万余件。揭示遗址的文化层堆积依次为:仰韶文化早中晚期、屈家岭文化中后期、石家河文化、龙山文化晚期4个相对稳定的聚落遗存,是迄今唯一一处被完整发掘的仰韶文化中期聚落,1994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八里岗遗址出土的花瓣纹彩陶深腹盆,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二方连续纹样图案。在原始社会的彩陶器上,二方连续图案是我们的祖先创造的单独、适合纹样。所谓“二方连续”,即以一个或几个单位纹样,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带状形平面上,作有规律的排列并以上下或左右两个方向无限连续循环所构成的带状形纹样。商周时青铜器上二方连续纹样风格厚重、古朴变化极多;汉代漆器上面的二方连续纹样装饰达到了很高水平;唐代唐草纹结构严谨,风格典雅、富丽。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植物题材花瓣纹大多使用等分圆分割法,花瓣呈轮花形,采用横向平行切割法,把花朵上下平行分割成几部分,应用最广泛的是由直线与曲线组成的曲边三角纹。不同的三角纹组合构成的整体纹饰,或相对或相背,或单体或连续,图案既高度抽象概括,又不失灵活多变的效果,动感强烈,韵律明显,勾连回旋,变化无穷。八里岗出土的花瓣纹彩陶深腹盆纹样独树一帜,此纹样与在陕县庙底沟、郑州大河村、淅川县下王岗、山东泰安大汶口、山西垣曲县下马村、安徽肥西古埂、湖南澧县城头山、湖北宜都红花套文化等遗址出土的花瓣纹彩陶标本不同。

  我市“恒盛”邓窑青瓷创艺有限公司科研部工匠,参照八里岗遗址出土花瓣纹彩陶深腹盆的尺寸比例,取泥胎手拉坯仿制,令人惊讶的发现,因盆腹径大,口足小,手拉泥胎盆腹时,稍不用心,盆腹刚成形,盆口倏尔凹陷。数十次拉坯试验失败后,工匠称量胎泥12公斤,将深腹盆尺寸比例换算为胎坯高18.9厘米、口径25.2厘米、腹径41.1厘米、底径12.1厘米,重新反复拉试,终制成形。距今约6000年的邓州先民身怀绝技,令人无不折服叹奇。即兴偶成《仰韶文化彩陶花瓣纹深腹盆诗赞》:“仰韶文化彩陶盆,六出花瓣逼眼真。矿料饰彩白衣胎,承载绝技冠群伦。穰都东郊八里岗,单元套房住先民。部落首领挥玉斧,雷鼓神祀祭天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