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号”的那些事

2019-08-02 09:49:36 作者:笑熬浆糊 来源:邓州网
分享到:

  九龙镇南部有一个普通的村庄,它东邻王营村,西与淅川县接壤,刁河从村西北而来,弯弯曲曲绕村南而过,这个村就是同心号村。

  “同心号”作为地名流传下来,还有一个趣闻。

  半店街丁家营有一户财主叫丁世能,财主邻居家有一个孤儿名叫丁世林。丁世林因常年穿着一条破成碎片的烂裤子,走起路来扑扑闪闪的,很像妇女们穿的裙子,人们就送丁世林一个外号“丁裙子”。为了讨碗饭吃,“丁裙子”在别人的引荐下,从小就给财主丁世能家放马牧羊,聊以糊口度日。

  不分春夏秋冬,“丁裙子”天天从早到晚,踏实卖力地牵着马羊,在刁河边找草寻水,悉心照料着财主家的牲口。每天,他把马羊领到刁河边,专拣青草鲜嫩的地方,让它们吃个饱。天热了,他就把马羊带到树荫下的空地上乘凉,天黑了,他再认真清点马匹羊只,把它们领回马厩羊圈。

  吃苦耐劳的“丁裙子”很快就把这群马羊伺候得膘肥体壮,可碰上了视财如命的丁世能老财主,可怜的“丁裙子”每天还是吃不饱穿不暖。

  有一年的八月十五,“丁裙子”一如既往地在刁河边放牧,不知不觉太阳偏西,早已过了午时,等他把吃饱的马匹羊只带到家后,老财主一家已经吃过了团圆饭。

  见“丁裙子”回来了,老财主手一指,冷冷地说:“桌上有一碗饺子,你吃吧。”

  丁世林一看,只见飘着韭菜丁的汤水里有几块面皮,这哪是饺子?分明是一碗老财主一家吃剩的饺子残汤。

  丁世林生气地想,不说过节吃块月饼了,连一碗像样的饭也不能得到,此地怎能久留?

  “丁裙子”实在忍无可忍,决定再也不为这狠心的老财主丁世能家放牧了。“丁裙子”思来想去,觉得摆脱贫困最直接的办法也许就是走出去。于是他把目光投向了家乡外,投向了家乡刁河岸边一条曲曲弯弯通向老河口、通向外界的小路,那也许是一条能够解决温饱的小道。

  “丁裙子”原本就孤苦伶仃,也没有过多的牵挂,于是“丁裙子”就坚定地走在坎坷崎岖的送货路上,坚信财富就在那颠簸的漫漫长途上,他要用脚步去丈量出属于自己的创业故事。

  “丁裙子”和两个穷伙计一起送货、贩卖被套,走南闯北,挣钱谋生。有时义无反顾的出发,并不一定能达到理想的彼岸,但命运似乎特别眷顾孤儿“丁裙子”。

  有一天傍晚,“丁裙子”回家路过双庙岗,忽然肚子疼痛难忍,他就让两个同伴先走,自己蹲在“辽天地里”解大手。过了一会,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丁裙子”肚子也不那么疼了,他挪到一个废墟边,想摸一块砖头擦屁股,谁知刚用手把砖头扒开,却发现下面好似还有一个罐子。他提好裤子,小心翼翼地将瓦罐扒拉出来,只见里面装满了银子。

  “丁裙子”相信这是天意,是老天的赐福,他二话不说,当即跪在地上,“咚咚咚”磕了几个响头。

  “丁裙子”得了这一罐银子,不露声色,一如既往地送货、贩被套。

  一年多后,“丁裙子”先用一部分钱盖起了两间新瓦房,在那个大伙都普遍住着草房泥棚的年代,丁裙子的这一举动,绝对是一件轰动的大事。不过村里人认为他勤劳肯干,发财是早晚的事。于是“丁裙子”变成了一位很受乡邻抬举的人。

  这时邻村有一位姓王的小财主,年已花甲,膝下有一个闺女十七八了,因小时候出天花落了一脸麻子,到了出嫁年龄,虽提亲的不少,但都不欢而散。正在为闺女的婚事高不成低不就发愁之时,王财主打听到原来孤苦的“丁裙子”,现在已混得也算出人头地,便找人说合提亲。

  穷孩子出身的丁世林一听媒人提亲,打心眼里高兴。他觉得王先生有学问为人正派,闺女脸上的麻子那是身外之事,一桩美事就这样订了下来。

  据说丁世林婚事过后,王先生又把自己田地拨了二十亩给女儿女婿,使得丁世林的家庭更加快速兴旺起来。

  说来也巧,那时曾有一位很有见识的山西商人张掌柜远天远地来到半店街做日杂生意,为了便于经营,一心想找一个可靠又有能力的当地人合伙干。经过多方了解,丁世林这个为人厚道、吃苦耐劳、勤奋又有头脑的年轻人,就成了他理想的合作伙伴。俗话说“明白人喜欢明白人,有志者喜欢有志人”,张掌柜果断登门拜访丁世林,一番说明来意,两人一拍即合。

  与丁世林商定好合作后,张掌柜开门见山:“明人不说暗话,我们有缘合伙做生意,更相信‘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愿我们亲如兄弟,同心同德,以义取利,以利济世。”于是店铺字号就定名为“同心号”。

  “同心号”做的是杂货生意,本就与老百姓的生活紧密相连,店铺刚一开张,生意便红火起来。加上丁世林和张掌柜两人的默契配合,不到两三年已赚银几千两,张掌柜也是满心欢喜。

  一天,张掌柜和丁世林商量,准备回一趟老家探探亲,顺便讨回一些外债,两三个月即可返回。谁知张掌柜一去几年也没有回来,眼看生意越来越大,丁世林一人忙不过来,他又请了一位管账先生和几个帮手,继续经营着“同心号”,等待着张掌柜归来。

  不知何故,张掌柜再也没有回来。真是“人找财如大海捞针,财找人如天降大雨”,丁世林可谓红运大发,福泽拥门。

  发财后的“丁裙子”又重新加盖了自己的几进院子,目前在同心号村还完整保留着丁世林当年的院落,流传着“丁裙子”的传奇。

  曾经的“丁裙子”,不仅做生意有运有道,而且发财后教子有方,一直重诗礼,据说其儿子后来也官至候补州同,丁家在半店街逐渐成为书香门第官宦之家。

  更为难得的是,丁世林一直没忘初心,敦睦乡亲。他把赚到的钱财,一部分购置土地四十八顷,一部分为群众修桥补路、兴办学堂,造福乡邻,也没忘当初“以义取利,以利济世”的誓言,“同心号”的名气越来越大,后来丁家营也就变成现在的“同心号村”了。

  “丁裙子”也许没有多少文化,一番苦寒后的富足传奇也令后人无法复制,不过他留给后人的恐怕不只是家宅建筑高矮和财富多寡的故事,也许是那值得好好琢磨的“同心”二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