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 与 创

2019-12-20 10:34:38 作者:曹洪波 来源:邓州网
分享到:

《到位与道味》一文发表后,读者朋友问及我的体会,现就创作过程谈一下认识和心得。

首先,很早就想对马均同志的大草书法作品写一篇心得,苦于没有好好思索和斟酌,没有一个恰当的由头来“穿针引线”,想起三年前去桐柏参观学习,受到县委书记莫忠厚的接见,马均同志在交流墨宝时的站姿、神态、握笔、奋臂等“影像”,“定格”成了永恒的记忆,以至于长久以来,挥之不去。因此,在《到位与道味》中,终于找到了出处。

“胸藏万物凭吞吐,笔有千钧任弛张”。马均同志的大草书法作品,临摹于“二王”,脱胎于长期的“日课”练习,既崇古又不拘束,恪守规矩又敢于创新,闯出了一条自我发展的新路。马均同志的奋笔疾书,不仅有其个人的创作特色,而且临摹、效法了前贤的优点。

凡事皆有因果联系,正因为马均姓氏的缘故,才有我在文中的骏马狂驰,马踏流星般的翻转,马尾提线一束的韵致,只是忠实地记录而已。难怪井子先同志在评价该文时,由衷地表达出在赏析中去感受、品味、陶醉和忘我的神情,应该说马均同志的挥臂疾书是一种忘我的境界,才有了井子先同志的高度评价,这种因果关系才顺理成章,这种本质与现象才情通理顺,这才是真正的到位与品读的道味,所以我觉得书法的到位是因,品读的到位是果;评析的到位是因,兴趣盎然地道味是果。如果说马均的书法是因的话,井子先的品读、评析才是真正的果,是兴致所归的正“果”。

写一个字反映的是瞬间,而这瞬间的书写却反映一生。反映一生的苦苦“日课”,所谓日课,是每天用一定的时间练习。就拿拉一个弧线来讲,谁都会,但弧线要讲究其艺术造型,在一幅作品中要占据的位置,这可不是谁都会的。就拿“中”字来说吧,口字写得到不到位,居什么位置,品什么“味道”,单就一个竖笔,既不能太长,又不能太短,而长短是由书幅的宽窄来定,怎么拉长由书家的品位来定,而尺幅、字型、字形的大小不但要讲究其“量”,更要讲究其“质”,这不仅仅是哲学基础的问题,还是美学原理的问题,更是书家的品位、学识、心胸、修为的问题,看似夸张不夸张,长了则逊色,短了则损色,不长不短间,主要是修为。书法的写与文章的写,看似都是写,但写与写不同,“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综上所述,到位与道味一文,看似书写完毕,然它产生的“涟漪”远没结束,马均同志书写的到位表述完了,但书家个中的味道,还远远没有道完,甚至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而真正味道的醇、美还需进一步“发酵”,这就需要我要进一步地去研究、去发现,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进一步探究个中奥妙,为读者和鉴赏者作进一步的解读和评价赏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