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幸福

2020-10-21 11:17:41 作者:张楼乡二初中教师 王崇菊 来源:
分享到:

杜甫一辈子过得令人心酸:吃不饱,穿不暖,好不容易有个差事,看管粮库,可小儿子被活活饿死,妻子和家人需靠救济生活。到了中年,又聋又瞎,牙齿掉落,头发稀少,五十几岁像七八十岁。换作常人,早死八百回了。

牛掰的狂人

骨瘦如柴,留着羊角胡子,一脸愁容,眼神望向远方。这是杜甫给我们留下的印象。的确,生活中的他,日子过得很艰苦,但“诗圣”之称谓,却千真万确。边苦熬边歌吟,杜甫写出了很多不朽的名篇。

小时候的杜甫,没那么听话,牛脾气来了,谁也挡不住。聪明的娃娃都如此,他过目不忘,三四岁已会背许多名篇,五六岁上街看表演,看到奇幻的力量传递,他心中升腾莫名的激动:哼哼——长大了,我要做一番功业,扬名海内外,随口写出《咏凤凰》,可惜没流传下来。儒家思想中凤凰代表祥瑞和秉德,他自小就心系国家和苍生。

十二岁,参加音乐大咖李龟年的演唱会,给他幼小的心灵注入了强心剂:原来生活还可以这样地美好。多年之后,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杜甫见到落魄的李龟年,不由心伤,写出惊世之作《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长大的杜甫

童年美好一晃而过,进入青年的杜甫,开始了长达二十年的江湖飘游,他裘马轻狂,锐意进取,抱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政治理想。

随着父亲病逝和安史之乱爆发,他的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物质匮乏到难以置信。常饿着肚子,有病没钱医治,不断找寻,求得安身立命,报国建功,屡屡碰壁。带着一家老小辗转,看透人性冷暖,遍尝人世疾苦,几次差点丧命,时刻挣扎在温饱边缘。

听说肃宗继位,喜滋滋投奔,被史思明军队俘虏,押到长安,宁死不屈,偷逃后,见到肃宗,衣服破破烂烂,蓬头垢面,脚上麻鞋烂得不成样子,两肘露在外面。还说“生还今日事,问道暂时人”“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此种冷幽默堪称绝版,心灵达到登峰造极的人,方能在乱世和苦难中幽默自己,心系天下。

天子感动,封了他官位,感激涕零的杜甫,在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鞠躬尽瘁。

可喜的成就

生活质量日日不同以往,创作迎来全新改版,更贴近现实,重在反映民生疾苦。著名的“三吏”“三别”,咏物组诗,人物风情诗歌,将他的忧患、沉郁和道德情操栩栩展现。

成都杜甫草堂,是他后半生最幸福的时光。跟邻居喝小酒,看花开花落,经常会有人给他送吃的喝的。

闲暇留恋乡村,看景、饮酒和作诗:“清江一曲抱村玩,长夏江村事事幽。”他学会思索,让艺术创作风格多样,形成了自己特点。

当生命垂危,他用顽强的意志,抒写最后的诗篇《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通过天气和风光,回忆一生的志向,客观评价自己的得失,然后昏昏睡去,再也没有醒来。

不愧诗圣,夹缝中寻找春风和煦的美好,创作出影响后世万千诗作,并能独树一帜,引领了一个时代的诗歌创作方向。明代著名评论家胡应麟《诗薮》说“才超一代者,李也;体兼一代者,杜也。李如星悬日揭,照耀太虚;杜若地负海涵,包罗万象。李唯超出一代,故高华莫并,色相难求;杜唯兼综一代,故利钝杂陈,巨细成蓄。李才高气逸而调雄,杜体大思精而格浑。超出唐人而不离唐人者,李也;不尽唐调而兼得唐调者,杜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