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慕义伯”

2019-12-20 10:04:09 作者:黄垠昌 来源:邓州网
分享到:

黄廷(1620——1717年),字华明,福建泉州同安县人。

黄廷自幼目睹荷兰殖民主义者长期侵占台湾,欺压蹂躏台湾同胞,加之日本倭寇不断在海峡一带骚扰百姓,他看在眼里,发誓:“立志报国,誓保祖国疆河门户。”从而习文练武,韬略兵法。在本家族及乡亲们的资助下,在闽南一带招兵买马,演习操练,屯兵长乐,等待时机。

当时,郑成功在鼓浪屿举起“抗清复明,收复台湾”的大旗,黄廷钦佩郑成功忠肝义胆,决定与郑成功合作,驱逐荷兰侵略者。1646年12月,黄廷率领家族兵约十万余人与郑成功会师,郑成功自称为“忠考伯招讨大将军”,黄廷官拜提督、右先锋,被南唐王明封为“永安伯”,归属于郑成功部下。自此黄廷对郑忠心不二,曾多次挂帅出征,战功赫赫,深受郑成功爱戴。

1661年2月,“永安伯”黄廷在郑成功的率领下,分兵四路,自金门料罗湾出航,横渡台湾海峡,历经十个月的浴血奋战,结束了荷兰殖民主义在台湾38年的历史。郑成功以永历帝名义诰封黄廷为“永安侯”。

黄廷奉命分兵驻守台湾中部的南投、嘉义一带,长期屯垦。由于黄廷部下将士多数是内地人,水土不服,温病蔓延,加上岛内粮草缺乏,实难维持,随后,黄廷率部返回厦门,驻守铜山。

1662年5月8日,郑成功病逝,其子郑经继承王位,郑氏家族内讧不断,郑经杀亲灭族后割据台湾与清政府分庭抗礼。

清政府获悉郑成功病逝于台湾,郑氏内政混乱,随加紧实施劝降之策。

1664年,台湾局势急转直下,郑成功弟、侄勾心斗角,争权夺利。在国家面临分裂时,黄廷力挽狂澜,以国家统一大业为己任,拥护清政府中央集权统一领导,联系总兵黄梧,安抚妻小家眷及老弱病残者继续垦殖待命,亲率十万大军北上归服清政府。

清朝皇帝康熙非常器重黄廷,但视黄廷为“汉人”,不能留京重用,即派黄廷奔赴边关抗击外邦侵袭,黄廷多次击退俄国骚扰,战功卓著。

1667年,皇帝下诏黄廷班师回朝,听候嘉封。当黄廷率部回京行至卢沟桥时接到圣旨,封黄廷为“慕义伯”,赐黄廷“表率元勋”御匾以示嘉奖,并诏命黄廷自芦沟桥南下沿途疏散屯垦,寓兵寓农,藏兵于民,设行政官兵里,且务农桑,且练武功。慕义伯黄廷思乡心切,惦念着留守台湾的妻小家眷,竭力奏请康熙皇帝批准他率兵回福建老家驻守待命,清廷驳回奏折,令他继续南下,在河南疏散队伍,分拨屯垦。黄廷对清廷忠心耿耿,把个人的安危、荣辱和得失抛之脑后,以国家利益为重,率部南下,疏散队伍,仅南阳府就有七县留有屯垦队伍。

1668年12月,黄廷带领五营亲兵(家族兵)抵达河南省边陲要塞邓州,家丁、马夫和侍者只剩5600余人。

屯垦邓州后,黄廷思乡之情迫切,模仿故乡模式,率部分屯垦于城西十八里“伯府宅”,其余均靠湍河南岸,西至冠军一带安营建宅,分布五里四十八村,通称为“营兵里”,因众官兵皆来自福建沿海,当地人称为“闽营人”。现在邓州城西有许多村庄,如上营村、下营村、黄营村、郑营村、翁营村等,均是黄廷部下屯垦于此而得名。

1674年,黄廷率兵出征云南,打败叛贼吴三桂,受到皇帝嘉奖。

1682年6月,福建水师提都施琅接到圣旨征剿台湾,饬令慕义伯黄廷帅中原垦兵协同作战。施、黄联军率战船三百艘,水师两万,直攻澎湖列岛,血战七天七夜,击沉敌人战舰19艘,打死打伤台军无数,顺利攻下澎湖列岛。

1682年8月,施琅、黄廷采用攻心战术,迫使台湾守将奉表乞降,实现了祖国统一大业,巩固了清政府政权。

纵观黄廷的一生,他都能做到忠于职守,刚直不阿,不贪恋功名利禄;都能以国家利益为重,视百姓为父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黄廷的丰功伟绩载入了清代邓州史册,也留在了邓州人民的心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