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山剿匪记

2020-05-24 16:53:47 作者:刘德洲 来源:
分享到:

坐落在豫鄂边陲的邓州市杏山开发区,山峦起伏,环境幽雅,西边紧邻碧波浩瀚的丹江湖。解放初期,解放军曾经在这里与盘踞的土匪进行过一场激烈的战斗。

邓县二次解放以后,解放军主力部队南下渡江作战,后方兵力空虚。潜逃在四川的原邓县保安司令丁叔恒得知消息,立即安排手下潜回邓县,秘密召集旧部,准备推翻刚刚建立的人民政府。河南省委获悉情报后,感觉事态严重,马上邀请中原野战军一七三师回师剿匪。

邓县土匪头子王春义,原在国民党正规军部队任副营长,人胆大,枪法好,淮海战役失败后携枪逃回老家,躲在杏山建立巢穴,拉起了一支300多人的土匪武装。王春义一伙趁解放军主力南下之际,不仅参加了邓西厚坡、彭桥等地的反革命暴动,还带着人马配合其他土匪武装攻打邓县县城,杀人放火,无恶不作。

为了消灭这股残匪,邓县剿匪联合指挥部及时调兵遣将,准备切掉王春义这个毒瘤。

1949年4月一个拂晓,东方呈现出一片柔和的鱼肚白。随着农舍里公鸡的引颈高歌,树上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叫起来。在微风的吹拂下,广袤的原野上,到处飘荡着阳春四月的郁郁花香。

“嘟嘟嘟哒”“嘟嘟嘟哒”,伴随着一阵嘹亮激越的军号声,解放军一七三师五一八团第一营迅速集合完毕。全营近千名官兵在营长李中刚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沿着乡间大道,从林扒、孟楼经彭桥直奔匪首王春义的老巢——杏山。上午十点多钟,第一营越过陶岔小集镇,很快进入连绵不断的浅山区。

部队走了一段距离,前面山势越来越险。营长李中刚站在一块大石头的上面,举起望远镜,仔细地观察着四周的动静。视野之内,一片静悄悄的。没有行人,没有牛羊,甚至连一只飞鸟也没有。他拧着眉头又认真地看了一阵,心中顿生疑惑:为什么漫山遍野仿佛死了一样沉寂?难道前面有埋伏?想到这里,他果断下令大部队停止前进,命令尖刀排前去探路。

队伍刚刚停下,大家正在用征询的目光相互对视的时候,忽然,前面不远处的山头上,顷刻间钻出来二三百土匪,噼噼啪啪地朝着一营的尖刀排猛烈射击。枪声就是命令。解放军战士立即散开,凭借着各种有利地形,勇猛地反击敌人。

“他娘的,挺猖狂的!”李中刚急速地拔出手枪,大声命令道:“一连跟着我从正面反攻,二连从左边山头迂回包抄,三连从右边山头迂回包抄,动作要快,攻击要猛,不给敌人任何喘息的机会!”

“哒哒哒——”解放军的十几挺轻重机枪分散在几个制高点上,一齐发威,愤怒的子弹如同一条条火龙飞向敌人。

土匪只有一挺轻机枪,其余多是手枪和步枪。趴在东西两边山头上的敌人,几乎被解放军的强大火力压得抬不起头来。几十个悍匪凭着地形熟悉,利用石头缝隙,找准位置,负隅顽抗。一群刚刚入伙的土匪,没有见过这种阵势,又惊又怕,站起来欲逃,他们只要露出脑袋,不是被击毙,就是被打伤。

一个膀大腰圆的光头家伙,躲在一块巨石后面,一边凶狠地射击,一边四面观察,他就是匪首王春义。当他看到解放军在轻重机枪的掩护下,潮水般地猛攻过来时,顿觉不妙,立即高喊:“弟兄们,共军人多,不可恋战,马上撤退到第二道防线!”说罢,提着手枪,猫着腰跳进一条深沟内,跑向另一座山头的密林深处。众土匪留下五十多具尸体,跟在王春义的身后,急速撤退。

解放军战士以排为单位,分散搜索残匪。没料到,土匪在另外几个山上设下埋伏,频频偷袭解放军。

营长李中刚看到土匪狡猾,部队伤亡不断增加,立即重新安排战术,命令以连为单位,排山倒海逐山头搜查。解放军人多势众,火力猛烈,土匪招架不住,仓皇逃窜。

打扫完战场,营长李中刚审问抓来的俘虏,了解匪首王春义及其部下的藏匿地点和活动规律。

经过短暂休息,部队根据命令,沿着崎岖不平的山道,分成多路向着附近的村庄和山头开进。土匪依托地形熟悉,东躲西藏,千方百计逃避解放军的打击。

太阳渐渐落山了,杏山一片昏暗。躲藏了大半天的王春义,借助夜幕的掩护,匆匆带领剩下的二百多名土匪,乘坐木排,渡过丹江,逃进了深山密林里暂避风头。

营长李中刚率部紧追,开进深山区作战。经过几场大的战斗,匪首王春义及其主要成员被击毙,他的部下死的死,伤的伤,余下的缴械投降。自此,盘踞在杏山的土匪武装烟消云散,美丽可爱的群山又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