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不衰的范仲淹家风(下)

2020-05-24 16:54:15 作者:杨德堂 来源:
分享到:

崇尚孝道 尊老敬贤

孝为仁之本。唯有大孝之人,必能行大仁之政。范仲淹称得上是崇尚孝道的楷模,他认为:“唯王孝于其亲,可以训天下之为人子者;忠于其君,可以训天下之为人臣者。唯忠孝之至诚,与天地而不泯。”天圣九年(1031年),范仲淹上奏仁宗帝请求对已去世的母亲加封,其中称其母:“窃念臣在襁褓之中,已丁何怙,鞠养在母,慈爱过人。恤臣幼孤,悯臣多病,夜扣星象,食断荤茹,逾二十载,至于其终。又臣游学之初,违离者久,率常殒泣,几至丧明。而臣仕未及荣,亲已不待,既育之仁则重,罔极之报曾无,夙夜永怀,死生何及。”从这篇读了让人动情落泪的奏状中,使我们看到了范仲淹对母亲的感情之深和孝心之诚。

范仲淹一生忠恕,尊老敬贤。北宋的神童进士、著名诗人晏殊,天圣五年(1027年)任南京留守时,知守孝在家的范仲淹有才, 便请其掌教应天府书院。次年又推荐范仲淹进京任秘阁校理。范仲淹很感谢晏殊的提携,虽比晏殊大几岁,也曾有过政见不同之争,但终生以门生自谦,每到一地,都要给晏殊写信报告自己的情况。知邓州时还给晏殊写了几篇诗文,介绍百花洲胜景,皇祐元年(1049年)调往杭州,途中专程拜访了也被贬知陈州的晏殊,仍以门生自称,如诗说:“曾入黄扉陪国论,重来绛帐就师资”。

尊妻教子 严谨治家

范仲淹与妻子李氏共同生活仅十三年,但二人感情之深,关系之密,堪称夫妻典范。明道二年(1033年),范仲淹被召回京都任右司谏,李氏随他到开封居住。这年年底发生了仁宗皇帝废郭皇后的事,范仲淹上书反对,仁宗不予理会。范仲淹便联络十来名台谏官员,准备去面见皇上辩理。妻子拉着丈夫的衣服求他不要去。但范仲淹以国事为重,还是义无反顾地去了。结果笫二次被贬出京。

范仲淹对妻子的劝阻和关心非常感激。在《出守桐庐道中十绝》诗中说:“一意惧千古,敢怀妻子荣。妻子屡牵衣,出门投祸机。宁知白日照,犹得虎符归。”从字里行间里,可以看出夫妻同甘苦共患难的深情厚谊,还表露出了范仲淹对妻子受连累的内疚之情。景祐三年(1036年),范仲淹被扣上“朋党”的帽子,第三次遭贬,出知饶州(今江西鄱阳)并被抄家,当日被逐出京城。李夫人身心遭受极大摧残,到饶州三个月便含恨去世了。范仲淹咽泪而泣,三日不食。景祐四年(1037年),调任润州(今江苏镇江)时,他把妻子的灵柩带到润州,寄放在瓜洲寺中。李夫人逝世四年后,范仲淹带着丧妻之痛,携长子去西北守边。在惨烈的战斗中,范仲淹更加怀念他的亡妻,在很多诗词中都折射出他思妻思亲的泪花,在《苏幕遮·怀旧》中写道:“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特别在《渔家傲·秋思》中更发出了感人肺腑的心声:“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一生对子女要求甚严。欧阳修称其:“公为人外和内刚,乐善泛爱。丧其母时尚贫,终身非宾客食不重肉。临财好施,意豁如也,及退而视其私,妻子仅给衣食。”范仲淹的二儿子纯仁结婚时,女方要陪嫁罗绮帷幔。范仲淹知道后很不高兴地说,罗绮岂是做帷幔的东西,我家历来以节俭为家训,怎么可乱了家规!如果敢拿回家,我将当庭烧了它。

其兄范仲温曾要求仲淹给儿子们谋个一官半职,范仲淹在给范仲温回信中,要求侄子们:“汝等但小心,有乡曲之誉,可以理民,可以守廉者,方敢奏荐。”在给两位入仕侄子的信中说:“汝守官处小心,不得欺事。与同官和睦多礼,有事即与同官议。莫与公人商议,莫纵乡亲来部下兴贩,自家且一向清心做官,莫营私利。汝看老叔如何?还曾营私否?”

在范仲淹家风的熏陶下,其四个儿子个个贤能。长子纯祐,“性英悟自得,尚节行”,十六岁随父出征西夏,屡立战功。次子纯仁,为人谦逊温和,正直宽恕,道义当前毫不畏缩,私怨面前大度宽恕。范纯仁曾经说:“吾平生所学,得忠恕二字,一生用不尽。以至立朝事君,接待僚友,亲睦宗族,未尝须臾离此也。”曾有亲族向他请教修身养德之道,他说:“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他举进士后,为侍奉双亲而不应召,父亲去世后方入仕。后来做了宰相,仍恪守家风,俭朴廉洁,所得俸禄也像父亲一样,用来资助“义庄”,帮助族人。因此,史家说他“位过其父而有父风”。三子纯礼官至礼部尚书,为政宽仁,“沉毅刚正”。四子纯粹生于邓州, 历任知州,加龙图阁直学士,“沉毅有干略”。近千年来,范氏家族长盛不衰,且代有名人才俊,与范仲淹的家风代代相传有着直接的关系。

综上所述,良好的家风,不仅仅是优秀传统文化在家庭中的体现,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基因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重要路径。范仲淹作为历史上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光辉思想的卓越思想家,其家风更有着独特鲜明的个性和先进性,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很值得我们借鉴。那么,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利益奋斗的实践中,更应当从“修身齐家”做起,对先祖们长期积淀的优良家风家训发扬光大,坚持以厚德立家、以勤俭持家、以书香传家、以廉洁兴家。并将家风与党风、政风、民风有机结合起来,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创建千千万万个文明之家,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牢基础。(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