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要服务于大众——记我市退休干部、书法家周振铎

2021-07-20 09:57:36 作者:李中贺 来源:
分享到:

邓州网讯 采访周振铎,是在一次笔会上。他刚刚写完一幅横幅作品,便在茶桌前分享了他的书法艺术之路。“我出生于夏集镇的一个偏远的村庄,兄弟姊妹多,家境一直贫寒,但我继承了祖辈的勤劳,耳濡目染中,也想写上两笔。”

交谈中得知,周振铎从孩提时代的树枝涂鸦到小学阶段的大字模仿,从初中时期的课余偷学到部队求学的规范训练,从外省寻友拜师到家乡书艺的普及弘扬,一路走来,虽未受过高等院校的书法专业系统教育,但经过40多年的潜心钻研、求学悟道,周振铎在书法创作和理论研究上,都取得了不凡的成绩。

“我1971年7月入伍到辽宁大连,因为我的字写得好,连队让我负责出板报、写宣传标语。这期间我有时间练习写字,并报名参加了大连市的成人书法培训班,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对楷书、行书、草书都进行了系统的训练,特别是在行草书上,我用功最深。那段时间,本职之外,为军营内外写春联、标语、广告不胜枚举,在不断实践中提高书写水平。”提起军营的学习生活,周振铎异常兴奋。

1974年,周振铎退伍了。回到家乡,他继续刻苦学习,又考入工农兵大学(郑州大学前身)政治系学习,学习期间,他受到书法技艺相当高的同学刘顺的影响,开始对隶书、魏碑等名碑帖、进行系统涉猎,尤其对汉简行书格外青睐,这段时间,他的书法技艺日渐精进。

1977年秋,从工农兵大学毕业后,周振铎分配到市人事局工作,繁重的工作也没能影响到他对书法艺术的挚爱,一有时间便挥毫泼墨。“那段时间,只要走进周局的办公室,最突出的就是一股股墨香味扑鼻而来。工作之余,他几乎把时间都用在挥毫泼墨上,义务书写对联、中堂、四条屏和牌匾等。”退休干部杨存德回忆。

谈起对书法的感悟,周振铎说:“书法艺术作为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有着独特的文化特征和特殊的社会作用,它需要实用和审美、传承和创新相结合,在生活中,只有寄托书家个人情感,才能表达特定人生感受、展示自己人生品位。”

那么,高科技的今天,给传统书法和书法家带来什么样的新变化呢?周振铎说:“照相、印刷、影印等技术的高速发展,大量国宝级的古代珍贵碑帖,成为现在学习书法者案头常见之物,如同面对原帖进行学习。高科技让当代书法者大开眼界,取法也更为丰富。现在,书法者几乎人人都能拿着手机查看各种书法信息,欣赏古代经典碑帖,观看各地举办的书法展览,播放书法教学视频等。但这只是便于学习书法的手段和工具,真正要学好书法艺术还是要尊崇传统,从一笔一画做起,踏踏实实走传统学习之路,在实践和学习中升华自己。”

除了扎实的基本功,周振铎认为研究书法,还需要有多方面的修养,即所谓的“字外功”,一要品高,品高则下笔雅致,不沾尘俗;二要腹有诗书,自然溢于行间。古代大家,无不如此,绝没有胸无点墨而能创作出超凡之作的人。

2011年退下来后,周振铎依然不遗余力践行着“书法艺术要服务于人民大众”的追求。2001年,在他的倡导和组织下,成立的邓州书画院,让他在退休后,有更充裕的时间组织活动。为此,也得到了市内外和邓州籍在外文化名家的大力支持,近十年间,举办展览、组织下乡和进社区活动无数,为邓州书法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数十年间,他的足迹几乎遍布邓州各个乡镇、村庄和多家企事业单位,组织送春联慰问、笔会交流、特殊节日送温暖等活动。据不完全统计,仅他个人,每年义务为群众书写的书法作品和春联都在1000件以上。

“艺术不是单纯的悬挂于展厅、客舍的‘不食人间烟火’之物,相反要与生活和人民大众密切结合,这才是真正的艺术。当然,作为一名从事书法艺术的工作者,在不断提高自身艺术修养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走进生活,深入生活,在生活中提升艺术水准,这才是真正的书法艺术之路。”周振铎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