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难忘的采访

2022-10-25 10:42:58 作者:孙天岑 来源:
分享到:

四十四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如白驹过隙。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仍显得辉煌而厚重。我好像又听到了惊醒沉睡千年中国大地的春雷;看到了吹绿祖国山川、河流、平原的春风;滋润着群众干涸心田的春雨。从此,农民摆脱了贫困,过上了衣、食、住、行、医无忧的小康生活,给历史增添了光彩的一页。

1984年的阳春三月,我作为中国人民大学与农民日报社联办的新闻函授学校的学生,为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写一份三中全会后家乡发生变化的典型新闻,在乡党委的支持下,踏上了在全乡最早试行家庭联产责任制的后李村的路程。

村支书名叫刘清臣,四十岁,大眼高个,老成稳重。我递给他乡里开的介绍信,“您是第一个来我村采访的客人,欢迎。”支书快人快语。

“我村地处岗丘,辖七个自然村,二十六名党员,二千一百口人,四千六百亩耕地,一所小学,一所卫生所。”刘支书简要介绍了村里的基本情况,“1981年,在党员的信任,群众的支持下,我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觉得肩上的担子重千斤,一早一晚找我的群众,都是要救济粮、救济款的,党支部书记是群众的脊梁,眼睁睁看大伙挨饿,我心如刀割!”支书很动情,泪水盈满了眼眶。

“报纸、电台、广播介绍了小岗村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后群众过上了好日子的经验,可地方受‘左’的思想影响,放不开,仍搞‘大和泥’。实事求是是党的一大法宝,我啥都不怕,只怕群众饿肚子,于是顶着压力,在全乡第一个推行了家庭联产责任制。这一招真灵,全村出现了买牲畜、购化肥、换粮种的热潮。当年秋季,玉米穗长得像棒槌,红薯结的像草墩,谷子压弯了腰,一派丰收景象。生产力解放了,一季就解决了群众吃饭难题,人人笑的脸上像开了花,惹得邻村人眼馋!”刘支书越说越兴奋,“三中全会好,给人民指了条致富路,党恩深似海。”刘支书动情的说,我静静的听,刷刷的记,生怕忘记一句话,漏掉一个字。谈兴正浓,厨房传来支书爱人喊吃饭的声音。倾刻,很多菜摆到了桌上,有热菜,也有凉菜,还端了一锅冒着热气的黄酒,那扑鼻的清香,让你闻着不饮自醉。刘支书指着桌子上的酒菜自豪的说:“这都是自家产的,没花一分钱。”

午饭后,我和刘支书漫步在村道上、农田里,感受体验农村的变化。

村道,按村里统一规划,栽植着不同的树木。有的村道两旁栽种的是垂柳,有的村道两旁种植的是杨树。垂柳,绿叶长满了枝条,像少女的发辫,风一吹,摇来摆去,婀娜多姿;杨树像仪仗队,整齐挺拔,直插云天;一眼望不到头的林荫大道,像仙女撒下的飘带,把后李村打扮得分外靓丽。

田间里,块块麦田长得绿油油、齐刷刷。谷雨时节,麦苗孕育的麦穗已成型,鼓鼓的,要把麦苞裂开。农民们身背喷雾器,忙碌着给小麦喷打增产剂和防锈药,他们忘记了疲劳,高兴的唱起了豫剧《朝阳沟》“今年又是大丰收”的唱段,唱出了内心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小麦长势若无天灾,亩产800斤有把握,比过去两亩还多。”刘支书眼望麦田,满脸笑容。

我们走着,边看边议:同样的天,同样的地,同样的人,只是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亩产反差这样大,道出了三中全会是解放生产力的金钥匙,让人震惊!

第二天早饭后,刘支书约我一起去看村民李好强承包的鱼塘。“鱼塘占地面积60亩。”支书说着用手指了指正在忙碌的一男一女,“这俩是两口子,很能干。”男的忙着把捞回的浮萍撒到鱼塘,女的把收拾的一大筐鸭蛋、鹅蛋放到一边,拧开水龙头,把鸭屎、鹅屎冲进了水塘。听李好强介绍,浮萍是草鱼、鲤鱼的好饲料,还可养鸭、养鹅、喂猪。鸭、鹅、猪的粪便,又可以喂鱼,一举几得,称为“立体养殖”。

“这女的好样,有文化,肯学习,能吃苦,把鱼塘打理得井井有条。”刘支书夸说。女的叫明云,30岁,高中文化,身材苗条,浓眉杏眼,黑发披肩,身着白衫黑裤,像是城市里的白领下乡走亲戚。我问她鱼塘何时承包,投放鱼苗尾数,资金投入,目前效益……她有板有眼,对答如流,透出了一个管理者的良苦用心。

走在鱼塘的堤岸上,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塘中的水面被春风一吹,碧波荡漾。水面上一大群鹅鸭欢快的嬉戏着,时而钻进水里,时而又浮出水面,抖抖身上的羽毛,又一头扎进水里,掀起朵朵浪花。不知是见到生人的缘故,刚刚还平静的鱼塘,一下子沸腾起来,几十只大白鹅伸长脖子,扑棱着翅膀,吱嘎吱嘎的鸣叫着,让你知道什么叫“曲项向天歌”。主人刚刚撒下的鱼食,嗅觉灵敏的鱼儿欢快的朝有饲料的地方游去,有时会跃出水面,落下便会砸出一个漩涡,看样子鱼的分量不轻。鹅鸣叫、鸭欢跳、鱼儿闹,好像在联办一场水上芭蕾舞盛会,庆贺这盛世。

“不瞒支书,今年的收入账我早就算好了,”明云高兴地像小孩掰着指头,“十二亩责任田,一百多只鹅鸭和产出的蛋,出栏生猪,常年和宾馆签订了售鱼合同,加上年底出售的各种鲜鱼,少说收入四万元。乖乖,过去不敢做的梦,现在梦想都成真,真是赶上好时代啦!”

“是的,有党的正确领导,加上我们自己的努力奋斗,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刘支书满怀信心。

这次采访,时间虽短,却让我受益匪浅。后李村的变化折射出了农村改革开放的生动局面,那鲜活的人物、动人的场景、感人的故事,让我至今难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