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时代,文人雅士,诗酒趁年华佳人来相伴是正常到如一日三餐的习以为常。大诗人陆游,在失去前妻唐琬悲伤诗词中,家中已换新人;一代词人苏东坡为亡妻写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惹得粉丝们泪水涟涟,他早娶王弗为妻。唯独大诗圣杜甫忠心耿耿,面对女色坐怀不乱,在他的诗中除了自己的妻女亲人,其它女性几乎为零,唯一一次,让那个同行的人尴尬到一点面子都没有。
绝对忠诚 坚贞不渝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老夫老妻了蛮有情调,没有棋盘,画在纸上,你来我往下棋;没有钓鱼钩子,把针捏弯去钓鱼,小日子过得很滋润啊;“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白天带着老妻乘着小舟去游玩,天晴带着孩子们沐浴清江的水流,家庭和睦温馨;“老妻忧坐痹,幼女问头风”唉,生活太苦,妻子脚寒湿重而疼痛,儿女有偏头痛无药医治。诗圣诗作所有的主角是妻子儿女家人。
他也跟除妻子之外的女性交往,但不被女色迷惑。唯一此比较“艳”的诗,是陪李梓州泛江,有女乐在诸舫,戏为艳曲二首赠李。写他跟别人乘船玩,船上有女乐师弹奏起舞助兴。期间李梓州同女乐放荡不羁,走出门,杜甫开玩笑又正色说:“李先生,你要记得你是有妻儿的人,不要学别人鸳鸯戏水逢场作戏乱了方寸。”搞得李梓州好尴尬。这哪是艳诗,妥妥警言。
幸福快意 意气风发
公元721年,一个寒风凄厉,雪花曼舞的日子,一位男孩呱呱坠地,哭声响亮,动静不小。做奉天县令的杜闲喜出望外,男丁兴亡,家族声势威壮,指日可待。杜闲自幼饱读诗书,起个名字不费吹灰之力,自此杜甫,杜子美诞生。
杜甫家属北方大士族。他的远祖为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做过膳部员外郎,曾祖父杜预,做过县令。他母亲的外曾祖母是唐玄宗第十子李慎的孙女,正宗皇室亲戚,可惜到他父亲一辈,家道渐渐衰微。他生活在这样的家庭,没有富二代好光阴。然他从小好学上进,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把诗当作终生事业,认为“诗是吾家事”,自七岁开始作诗,至死不曾停止过。
人说起杜甫都是一幅苦瓜脸,写的诗歌非要一把辛酸一把泪,使人的心沉到谷底,谁能想到他曾经天真活泼,桀骜不驯,潇潇洒洒闯天涯。他的童年、青年、壮年都在唐玄宗时代,早期作品浪漫开阔,意境丰富,吻合大唐盛世气象。整个少年时代,他读书、习字、赏乐、结交艺术名流。十八岁开始漫游,19—28岁两次长期漫游吴越和齐赵,此时为开元盛世。他写“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宝。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足见当时人民生活的富裕。旅途中除了收获无数灵感激发的文字,还收获深厚的友谊:李白、高适、岑参等大咖是在漫游中相遇,一见如故结下友情。公元735年,杜甫24岁,参加他人生第一次科举考试,本来志在必得,世事难料,意外出现。
孤身一人 处境凄凉
凭着过人的才华,杜甫的知识能力已超越许多同龄和年岁长于他的人。本以为踌躇满志的第一次科考,必定高中榜首。但有权有势人的支持荐举为当时的常态。王维若不是得到玉真公主的大力推荐,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李白能走近唐玄宗,也得益别人的引荐;李龟年年轻时自由出入王公贵族之间,因有精通音律的岐王和玄宗宠臣崔涤喜欢。杜甫籍籍无名,且没有大人物荐举,才华横溢却遭科考惨败也在情理之中。
天宝三载,杜甫开始又一次的漫游。这一次比较激动人心,他在洛阳遇见他的偶像李白,又与高适一见如故,三人结伴,同游梁宋。《望岳》便是这个时期所做,气势恢宏,气象开阔,充满青春的激情和浪漫,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自己敢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正在人生幸处却有不幸传来。家里捎来音讯,父亲去世了。他豪放遨游的资本链断绝。回去,再次参加科举考试,再次名落孙山。他写诗,一首一首投递,希望遇到赏识的人。也曾被河南尹韦济仰慕,并加以荐举,无奈人微言轻,终究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盛唐逐步衰退,杜甫的一腔火热也在冷却。一日日困顿,为了生活,在贵族府邸做“宾客”,陪人家诗酒宴席,得到可怜的钱财。家中人仅靠他这些不能维持开支,他懂得药材,带着孩子们上山采药或自己种植,卖给贵族,换来银两“卖药都市,寄食友朋”。穷困使他和家人饿的青黄瘦弱。一次病重,差点丧命。“在于甫也何由羡。且遇王生慰畴昔,素知贱子甘贫贱。王生怪我颜色恶。”多亏朋友王琦照料,生活得以维计。
四处投递换得参军之职。古代"参军"相当于现在团职干部。时年杜甫年已四十多岁,功业未有建树,功名仍是浮云,暂且做个小官,收获资财养家糊口。干得不如意,多次要求回家探亲。终获恩准,匆忙上路,一路看到悲惨凄苦场景无数,完全没有鼎盛时期的昌盛繁华。刚到家门口,屋内哭声一片,方知小儿子活活饿死。忧愤之极,杜甫写下《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是杜甫长安十年积累的厚积薄发,也是生活造就“诗圣”的横空而出,代表着他的作品由轻熟路线,转为为大众民生的“沉郁顿挫”。忧国忧民,为天下苍生呼喊的心声在作品中明白显现。
感恩的心 感恩有你
杜甫历经盛世,又遭乱世,深感盛极至败惨痛,更能清醒认识现状,不辜负活着的每一天,感恩遇见的每个人。
姑母,是杜甫生命中重要一员。由于家道衰落,被寄养姑母家。日子艰难,恰逢传染疾病肆虐,他同表兄一起染上疾病,命在旦夕。姑母家贫,无钱无药,姑母摸着黑夜上山采药,采得一株,急忙返回。姑母狠心舍弃儿子,给杜甫先服用。待再寻得药草,表兄因延误医治,命丧黄泉。杜甫深深感念姑母救命之恩,对姑母如同生母,养老送终,树碑永铭。
友情,也是杜甫生命中的重要部分。李白是杜甫第二次漫游时结识,他们结伴而行。李白有四首诗记录,杜甫有四十多首叙写此次漫游时光。当李白因站错队伍,性命堪忧,杜甫听说,写许多诗歌表白思念和担忧。多次梦见李白,担忧他的现状和前途。“你要多加小心啊!多么有才华,有能耐的人,被现实摧残的早生华发,独自孤单寂寞。谁说天理公道从不欺骗人,已到迟暮之年却无辜受牵累。即便有流芳千秋的美名,怎能补偿曾遭受的冷落凄惨。”这是杜甫在诗中流露的真情哭诉和牵挂,堪称绝版的世间最好“闺蜜”。
远在彭州任刺史的高适,在虢州任长史岑参,都是杜甫的牵挂,“物情尤可见,辞客未能忘。海内知名士,云端各异方。”是他送上的至诚怀念和殷切的期盼;尽管自己吃不饱,离开夔州时,他把四十亩果园无偿赠给朋友;当朋友严武去世,他哀痛不已,写下很多悼念诗文。
对妻儿,朋友,亲人有担当,有情义,似乎天经地义,陌生人,他亦能关爱有加。居住夔州,他左耳耳聋,右耳听力大减,眼睛昏花看不清楚,牙齿一半脱落,手发抖,写字都困难,日子举步维艰。他的小院有棵枣树,邻居有贫寒夫人,常趁着天黑来打枣充饥。杜甫知道,不打扰那位夫人,甚至希望她多打一些,给家里的孩子吃。后来,院子盘给一位朋友,这位朋友为了不让那位夫人打枣,修葺高高的围墙,杜甫听说,写信给朋友,让他不要小气,拆掉院墙,任那位夫人打枣。正是杜甫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人民生活的同情,用诗歌真实记录生活,并在古诗歌原有的基础上发扬创新,使现实主义诗歌创作达到空前完善的高度。
明代著名评论家胡应麟《诗薮》说,“才超一代者,李也;体兼一代者,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