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善行话粮房

2019-07-02 15:35:43 作者:彭昌奇 来源:邓州网
分享到:

  距邓州城西南六十五里,有座不大不小的山,此山因处于南水北调中线渠首,又有大禹治水的行宫和禹王洞遗迹,所以唤作禹山。

  茱萸河绕禹山而过,流经东南八里处,踅出一眼深不见底的潭,人们称这段洄水湾叫龙潭河。

  彭桥镇就在禹山之南,与龙潭河毗邻而居,这里也是邓州彭氏家族的发祥地。

  大约在明成化年间,江山一统,河清海晏。一个挑着担子经销木版印刷品的文化商人,名唤彭资孔,他缓缓而来,行至禹山山麓,挽起裤腿,赤脚涉过茱萸河。他有点累了,便放下担子,想稍歇一会儿再继续赶路,原本打算经此渡过丹江,一路向西北而去。

  彭资孔站在河西十字路口,远眺西北,禹山峰峦叠嶂,近看脚下,茱萸河流金泻银。忽然,他眼前灵光一闪,内心一阵激动,此地背有靠山,三山相峙在后,玉带环伺于前,山下土地肥沃,风景优美,这样一个天然的聚宝盆,行走千里何曾见过?彭资孔欣喜若狂: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盆地西陲风水,历代方家众说纷纭,行外之人岂敢班门弄斧?反正此时,我的老祖宗肃然跪倒在地,先拜皇天后土,再祭福禄财神,然后,丢下扁担再也不走了。《大彭通记》记载:彭而述,号禹峰,邓州彭桥人,原籍江西新余,始祖资孔,壮年时游历天下,见禹山翠屏,茱萸河流锦,乐不思归,便以姓氏取村名彭桥,以农起家,五世其昌,至禹峰彭而述方才发扬光大。家谱有传,彭而述,(1605年—1665年),字子籛,号禹峰,明末清初的著名官吏、学者,怀有正统的儒家处世思想,屡以文儒临兵事,发为文章光熊熊。中举时参熊文灿军,曾单骑入谷城贼垒,叫开城门,劝降张献忠。事成献策文灿:乘渠魁初降,袭其不备。文灿不能用,遂纵敌逃逸,后被朝廷赐死。明崇祯十三年中进士,授阳曲知县;入清,历官为贵州巡抚,以永州失陷被罢官。回乡十年,筑读史亭,著作等身。后被召赴洪承畴军前,陈战守方略,划策擒僮族首领莫扶豹,擢贵州按察使。又为吴三桂划策,攻水西土司安坤,三桂荐为云南布政使。因年迈乞归,旋卒。

  彭而述一生驰骋边疆,为国家的统一大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诗文雄奇,且以久历边陲,亲临战争,作品可称诗史。述公一门三进士,所生六子皆有成就。最出名的要数他的第五子,曾经做过雍正帝师的彭始抟(1645年—1732年),彭始抟严谨治学,不畏权贵,家喻户晓的《跪师图》不是传说,它曾经正大光明地摆放在邓州城的御书楼里,整个清代,所有路过官员,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为禹山彭氏家族的兴旺发达写下无数辉煌篇章。

  书归正传。彭资孔折荆圈地,结庐而居,他倾其所有,买来开荒必需的农具和种子,日出而作,刀耕火种。年复一年,这片荒凉的无主地,被一双茧手变成大块良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是年,他积累下开创家园的第一桶金,用辛勤所得,娶妻傅氏,生子沂清。光阴荏苒,沂清生伦儒,伦儒生进贤,进贤生彭彬,彭彬生而述……几代人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兢兢业业,富甲一方。至而述,祖荫庇佑,后先辉映,彭姓成为南阳巨族,宛如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扎根于这方灵秀的土地汲取养分,在盆地方圆开枝散叶,罩着百子千孙们福昌荣光。

  丰年修仓廪,彭桥粮房修建于何时呢?虽无确切记载,但四世祖南溪公倾其赈灾钱粮救民于水火,以及修建彭桥的记载,却留墨于《乾隆邓州志》:“至进贤,敦尚义节,读书不求仕进,耕于禹山之阳。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岁大饥,出粟五百石,为粥以食乡之饿者,全活甚众,乡人德之。事亲孝,于物无忤。所居有茱萸河,湍悍善汜,捐资为石梁以通涉,远近利其济焉。”

  彭家桥落成之后,此地成为唐邓荆襄咽喉要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彭进贤功德圆满,不久老年得子,取名彭彬(1580年—1609年)。彭彬长大成人,读书有成,每天能够背诵经书数千言,但他无意仕途,却致力于农桑,听从妻子王氏劝导,节衣缩食,摒弃嗜欲,脚穿草鞋,肩挑箩筐,在南山泉池之下,与十名长工同甘共苦,长时间致力于拓荒种田,数年,五谷丰登,一跃而成茱萸河畔的首富。这么多粮食,收成以后,放在哪里呢?根据南明礼、兵二部尚书郭之奇《宛在堂诗文集》里,撰写的彭处士墓志铭显示:“吾闻南山之下有沃野,麦菽可兴,得僮手指百,耕织立办。”泉池边上的粮房村,便位于彭桥南面山岗之上,岗高坡陡,易于守护;更兼岗坡之下的空场平坦朝阳,有利于农家打场晒粮。据此断定,彭桥之南粮房,就是彭彬亲手创建的储粮仓库。

  不久,河南南部遭遇了更大旱灾,赤地千里,万灶烟寒;骨肉相食,路叠枕尸。彭彬长叹说:“这是上天给我一次树德的机会,我要学父亲对乡邻慷慨无私,不能学史记里独窖仓粟为富不仁的任氏啊!”于是,把彭家粮房累年集聚的粮食装满大车小车,一溜一行拉回彭桥,连夜支起十八口大锅,派家人熬粥救饥。十八座舍饭棚里,顿顿食客爆满,豫鄂陕饥肠辘辘的百姓扶老携幼,蜂拥而至,每日救活饥民,何止千口百口!

  年馑持续,饿疯了的人们揭竿而起,大股小股啸聚山林,常常下山,聚众掳掠大户。盗亦有道,土匪深知感恩,相互告诫:“裹足不入彭氏村!饿时一口救命,饱时一斗无用,彭家曾救过多少家妻儿老小的命,吾辈绿林好汉绝不能忘恩负义,反过来拿刀枪对准彭姓恩人!”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彭进贤彭彬父子,和历代祖先一样,世代胸怀仁德之心,一个修桥补路,一个救岁惟谷,主观上是个人积德行善,客观上是替官府排忧解难。厚积余藏,不惜扶危济困,富不忘本,常思福泽邻里。这种反哺社会的高德善行,难道不值得彭氏后人以及彭姓之外的同仁敬仰学习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