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千里大调水,当惊世界殊。2014年,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顺利通水。望着一泓碧水缓缓北上,人们情不自禁地想到了那些舍弃故土、背井离乡的淅川移民。
自古以来,移民就是一个如钢似铁的沉重话题。
纵观中国历史上的十次大移民,从永嘉之乱、安史之乱、北宋灭亡,中原民众南迁,到明初山西洪洞大移民、明末清初湖广去四川、清末粤闽居民下南洋;从晋陕居民走西口、华北居民闯关东、抗战时期河南居民西迁,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多次大移民,缘由多种多样:有的是逃避灾荒;有的是远离战火;有的是避免宗教迫害;有的是向往美好生活;有的是服从国家建设需要。
邓州市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就是一个广纳移民的地方。远古时期,炎黄二帝大战,黄帝赶走了炎帝,将自己的部落由黄河流域迁至邓州;春秋末期,秦昭王十五年大肆迁民于穰;唐开元十年迁徙河曲六州“残胡”5万余口,分居于许、汝、唐、邓等地;宋仁宗天圣七年将大批契丹饥民分送唐邓安置落户。
移民邓州最大规模当属明初。《邓州市志》记载:“元末邓州民流城破,阖境数百里,草昧于棘者二十余年。百姓避处山林僻野,或逃徙荆襄趁食,榛莽为虎狼麋鹿之所。”明洪武二年,朱元璋从山西和江西迁出30多万户来到河南,史学家称之“两西填河南。”
在长夜漫漫的旧中国,无论哪次移民或哪种形式的移民,遭罪受难的都是底层的民众,移民路上血迹斑斑,迁到新居备受歧视。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十分关心移民的冷暖,但鉴于国力羸弱、财力有限,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许多移民没有得到理想的安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国强民富的凯歌声中,新的移民都得到了各级政府无微不至的关怀。
2002年,经过几代中华儿女的不懈努力,万众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工建设,随着丹江大坝的一次次增高,丹江口库区34.5万居民需要搬迁。
邓州市是河南省的移民安置大县,历次移民总数接近6万。其中,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中,一次性接收安置丹江口水库移民6917户,30008人,分布19个乡镇,新建30个移民点,安置任务占全省近五分之一。面对移民人数多、任务重的新形势、新特点,邓州市委、市政府变压力为动力,把移民当亲人,通过上上下下的共同努力,使所有移民都过上了美满幸福的生活,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奋斗目标。
多年来,广大移民在党和政府的正确引领下,以聪颖的智慧,忠厚的品格、勤劳的身姿,与当地百姓和谐相处,互相帮助,同舟共济,亲如一家,共同为推动邓州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做出了可歌可泣的卓越贡献。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