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臊口”,邓州城的老年人记忆犹新。然而,有年轻人问那是什么“东西”,那不是“东西”,是过去我们邓州一些人,为了“活人不让尿憋死”而解决“内急”的一个墙角,这个墙角坐落在古城路吊桥南边不远处街西的胡同口。
让我们看看当年的“尿臊口”是什么情景。那时,邓县(1988年撤县建市)最繁华的古城路,狭窄的砂石街面,凸凹不平,两旁全是灰突突的青砖黛瓦商铺,基本没有公共厕所,人们尿憋急了,不得已就到胡同口小便,渐渐形成了“尿臊口”。
“尿臊口”处的墙角,老远就能闻到刺鼻的尿臊气。我每次从“尿臊口”前经过,总是用脚尖走路,捏着鼻子,用嘴巴呼吸。
时代在前进,古城路终于有了邓县城第一条水泥路面,“尿臊口”近旁也开天辟地建成一座简易公厕。因为“尿臊口”闻名城乡,成了地标。
其实,有了那座简易公厕,卫生状况变化不大。因为露天,一下雨,根本没法进去方便,夏季,臭气冲天,苍蝇成群;冬季,简易公厕里面又特别的冷。
改革开放,邓县升格为邓州市,古城路打造成了仿古一条街,商铺是古色古香、雕龙画栋的中国传统古建筑,让整个街容街貌焕然一新,街道铺上了青石板,那座简易公厕不翼而飞,随后在吊桥一端建成了一座封闭的、水冲式公厕,但还是满足不了人们的需要。
厕所,是衡量文明的重要标志。2017年11月,体现了对百姓民生和城乡文明高度关切的“厕所革命”,使大街小巷、公园绿地,突然“长出”许多环保公厕,不仅给市容市貌增色,也解决了百姓如厕难的问题,特别是残障人和老年人更是由衷称赞,感激不尽。
每一座公厕,都有专人管理,很温暖、很美观、很整洁,配置的白瓷便池、洗手盆和整容镜,都擦洗得闪闪发光,残障人的轮椅可以直接如厕,两边固定有不锈钢扶手,一旦发生意外,伸手可按呼救装置。
踏进公厕,就有亲切的语音提示你要爱护设施,在轻松愉快的背景音乐声中,惬意感在体内流动,此刻,难免会想起“尿臊口”,新旧对比,感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快,由衷感激新时代。
古城路上的“尿臊口”成了历史,只能是一些老年人的记忆了,却也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迁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