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手”的来历

2020-06-16 11:46:04 作者:陈秀贤 来源:
分享到:

元朝末年,统治者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使中原地区百姓不堪重负,纷纷揭竿而起。元军对农民起义进行了血腥镇压,使豫、鲁、苏、皖之民十亡之七、八。加之灾疫不断,到朱元璋灭元建明时,中原人稀地荒,积骸成丘,居民鲜少,有的地方甚至成了无人之地。如邓州仅剩几百人,且二十年无府治。洪武帝便采用两西(山西、江西)填中原的移民政策,让中原逐步恢复生机。

当时,在中原地区人民饱受战乱和灾疫之苦,山西却是另一番景象。由于太行山阻隔,中原的战乱和灾异很少波及山西,这里社会稳定,连年丰收,人丁兴旺。山西省人口高于冀、鲁两省之和,尤其晋南,如洪洞县人口相当于中原数州之人口。明朝政府将移民集中地设在洪洞县就成了很自然的事。

洪洞县北一公里贾村有一座广济寺,唐贞观二年(628年)所建,寺院宏大,殿宇巍峨,旁有驿站,房舍宽广。寺旁有一株“树身数围荫蔽数亩”的汉槐,老鸹在槐树上构巢筑窝,密密匝匝,颇为壮观。相传,明政府决定迁晋民于中原时,人们都不愿离开故乡。明政府贴出告示:“不愿迁者,到大槐树下集合。须三日内赶到,愿迁者可在家等待。”不愿外迁的人纷纷赶到大槐树下,三日内聚集十几万人。突然,大队官兵包围了这些百姓,宣布“大明皇帝赦令,凡来大槐树下者一律迁走。”

集中扣押,强迫登记,编排队伍,发给凭照川资。为防止逃跑,就用刀子在每人的小拇脚指头上砍一刀,作为标注。至今,凡是移民后裔。小拇脚指甲中间均有一缝,好像是两个指甲,据说就是那时被砍一刀的缘故,民间现在常有“谁是古槐迁来人,脱履小趾验甲型”的说法。

迁徙起解时,为防移民逃跑,官兵将移民反绑双手。再用长绳连串起来,押解上路。在长途跋涉中,有人大、小便,便报告:“军爷,解开手,我要如厕。”官兵即给移民解手。次数多了,语言简化,先是“军爷,解手”。后来干脆成了“解手”(大便称为“解大手”,小便称为“解小手”)。久而久之,“解手(溲)”就成了移民后代大小便的代名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