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房传说

2020-07-16 15:23:07 作者:张运良 来源:
分享到:

人们习惯把新人结婚的新房称作“洞房”。为何把新房称作“洞房”,流传着这样一些美妙的传说。

传说一: 远古时期,陶唐氏尧称王不久,非常关心放牧人的生活。有一天,他亲临牧区问苦,忽然闻到一股幽香,闻香望去,有一位漂亮的女子手执火种由远而近,飘然而来。

定睛细看,见这女子容貌气质绝佳,尧王顿时惊呆了,经询问牧民,方知是鹿仙女。回到府中,尧王就得了心病,天天食不甘味,一心惦记着仙女,决计要下山寻仙。

尧王就带领四个大臣访仙于晋南“仙洞沟”,久觅不得。郁闷间,忽见一俏丽梅花鹿悠然从仙洞走出,睿智的尧王知是仙女,便迎上前去,不料一条大蟒突然窜出,直逼尧王,尧王瞬间无暇防备,千钧一发之际,只见鹿仙女舞动身姿,横立于尧王面前,她玉手一指,大蟒顿时颤抖不已,仓皇逃匿。尧王身材高大魁梧,相貌堂堂,仙女窈窕美丽动人,两人一见钟情,一段美好的神话佳缘从此掀开了新的篇章,尧王鹿仙女喜结连理。

他们选择在姑射仙洞完婚,一时祥云缭绕,百鸟和鸣,到了傍晚,一簇神火突燃于洞顶,耀眼夺目,光彩照人。

从此,世间也就有了把新娘的房子称作洞房,把新婚之夜称作洞房花烛夜了。

传说二:秦朝时,秦始皇大兴土木,建造阿房宫,并派大臣到民间强选天下美女。当时,有一位十分俊美而聪明的三姑娘,被强迫送进阿房宫,但倔强的三姑娘不甘心被奴役,就只身逃出宫外,直奔华山而去。

当时,秦始皇焚书坑儒,许多文人墨客遭受了无辜的迫害,纷纷背井离乡流浪逃命,有个叫沈博的书生此时也逃到了华山。一天,三姑娘和沈公子相遇,俩人都衣衫褴褛,面容憔悴,同病相怜的他们,各自倾诉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彼此萌生了爱慕之情,于是就插枝为香,对天盟誓,结成患难夫妻。

在上无片瓦,身处密林的情况下,他们以巨石下的洞穴为新居。夫妻俩情投意合,相亲相爱,生活在了一起,虽然生活困苦,但心里却是无比的甜蜜。

后来这个传说在民间得以广泛流传,后人对不畏强暴争取自由的三姑娘产生了崇敬和怀念,便在华山山路沿途修建了不少寺院,每个寺院主殿都供奉有三圣母的神位,这个三圣母就是传说的三姑娘。

传说三:在西安市有一处6000至7000年前遗留下来的原始社会遗址——半坡遗址。它是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村落遗址,反映了当时的婚俗 。

当时的人们住在半洞半房的屋子里,男人与女人到了婚嫁时,男方就嫁到女方的村子,与女方一起住在事先安排好的“洞房”里。

新联盟的部落时期,经常为抢婚发生打架斗殴,时间一长,矛盾自然激化,部落之间也隐藏着重新分裂的隐患。为此,黄帝也是经常愁眉不展、忧虑重重,他找来身边的大臣常先、大鸿、风后、力牧、仓颉等人,商议如何制止群婚,建立一夫一妻制度,研究来商议去,没有想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有效办法。

过了好长一段时间,黄帝对大臣们说:“我有个制止群婚的想法,说出来大家都议论议论,看是否行得通,落实起来行是不行?结婚时,部落举行隆重的仪式,上拜天地、下拜爹娘,最后夫妻相拜,并摆宴喝酒,载歌载舞,助兴庆贺,将夫妻二人送进事前准备好的洞穴(房)里,周围垒起高墙,出入只留一个门,吃饭喝水由男女双方家人送去,长则三月,短则四十天,让他们在洞里逐步建立夫妻感情,学会烧火做饭,学会过小两口的日子。”

自此之后,凡是部落结婚入了洞房的,为区别已婚与未婚,女人必须把蓬乱头发挽个结,群婚这一恶习就逐渐消失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