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方言与两个稀有姓氏

2019-04-23 10:36:00 作者:王林森 来源:邓州网
分享到:

  “昨晚的戏,你看了吗?”

  “啥野摊子戏,老啜(音chuǎi)子去看!”

  老啜子,又写作“老揣子”,河南省西南部南阳市一带方言。大意是“没有的人”“绝无此人”“没有谁”,对指定对象含有轻视、小看的贬义。

  关于“老啜子”,有一则邓州人津津乐道、百谈不厌的民间故事。

  说很久以前,邓州城有一个人老是担心邓塔(即福圣寺塔)哪一天会倒掉,忧心成疾,卧床不起。对老婆说:“我这病好不了了,我死后,你要是改嫁,想嫁给谁呢?”

  正烦着的老婆一听,没好气地说:“嫁给谁,嫁给老啜子!”

  这老啜子,正是忧塔人心中最瞧不起的人,一听老婆此言,病情又加重十分。

  忧塔人有一个朋友,听说老友病重,前来看望,嘘寒问暖中,知道是心病。

  朋友安慰忧塔人几句后,突然说:“寺院里的塔前天倒了,你听说了吧?”

  忧塔人一听,一下子精神了许多:“看看,我一直担心这事儿,这下倒了。砸坏房子、东西了没有?死了几个人?”

  朋友说“倒在了空地哩,就是老啜子正好路过,被砸死了。”

  忧塔人一听,忽地从床上坐起来,笑着对朋友说:“这下子可好了,叫你嫂子炒俩菜,咱哥俩好好喝两盅儿。”

  把“老揣子”写成“老啜子”,很多朋友一定看着别扭、不顺眼。

  是的,约定成俗,这句方言写为“老揣子”是正确的。因为,“揣”有三个读音:chuǎi chuāi chuài,读chuǎi时,有“估量、忖度”之意。

  另外,“揣”读chuǎi时,还是姓氏之一,新华字典第10版无注解。在网站族谱录(zupulu.com)上,可查到揣姓有以下两个来源:出自舜帝之后裔陈氏衍派分支之揣孙氏;源于东胡族,出自库莫奚族(简称奚族)揣氏部。

  那么今天为什么又要写这篇文章,是因为还有一个“啜”(音chuài)姓,比读上声的“揣”更接近我们邓州人“老揣子”中“揣”字的发音。

  我们常读的“啜chuò”字,还有另一个读音“chuài”。在新华字典第10版第66页录有:啜chuài 姓。

  同样,在网站族谱录上可查到啜姓的两个来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古羌族,出自宋朝时期党项族直荡部族首领啜佶,属于以部族称谓汉化改姓为氏。

  第二个渊源,源于朱氏,出自明朝建文皇帝朱允炆,属于避难改姓为氏。传说公元1402年农历六月,明朝的建文皇帝朱允炆被叔父燕王朱棣夺取帝位后,命宫人放火焚宫,朱允炆乔装僧人模样,逃往京口,并秘密通知其三位弟弟到京口会面,兄弟四人相见,抱头恸哭。

  建文帝将太子朱文奎托孤于太子讲读程济,并请其题字为姓。程济沉吟了一会,说:“此地是京都门户,取口字为首,刻纪改姓之地,取万岁帝号文字去点,为帝去发之象,为又字,莫忘帝变之因;又字叠并,为四兄弟聚首落难泣泪之样,合为啜字,意有吃吃喝喝永享口福之意,此姓帝意如何?”建文帝叹道:“就姓啜吧,让子子孙孙都知道曾遭不幸,五百年后啜氏遍布九州,都是允炆绨须子孙。”

  建文帝泣别亲人避难云南,程济和太子朱文奎隐姓埋名于汴梁,以教书和帮写文书为生,朱文奎即为这一脉啜氏始祖。

  公元1403年,燕王朱棣迁都北平,下诏改北平为北京顺天府。时京口城有谣:“靖难生永乐,京口变镇江,京字带北去,口子搁姓旁。”意即京字被燕王明成祖迁都带往北平,改平为京用了,口字是建文帝拿去搁在啜氏旁边了,所以京口的城名就不存在了,改成了镇江(今江苏省镇江市)。

  其实,京口是镇江古称,汉称京口里,至东吴孙权筑铁瓮城,置京口镇。后称润州,宋政和三年(1113年),升润州为镇江府,比啜姓得姓中的传说要早300年。

  《邓州市志》(王复战主编 中国古籍出版社1996年9月第一次印刷)“第三卷 人口”之“第四章姓氏”,张超编著的《邓州文化》(中国文化出版社 2006年12月第二版)“姓氏民族宗教”中均无“揣”姓与“喘”姓。但《南阳地区志》(上卷)(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4年8月第一版)“第二章 人口构成”之“第三节姓氏”中录有“揣”姓。南阳日报在征集南阳市城区稀有姓氏活动中有一篇《“揣”是多音字,作为姓氏应读chuǎi》称:现有揣松献“家住南阳市城区西郊”。

  联想到邓州市在历史上曾为州治、郡治,辖区最广时囊括今天的襄阳、南阳于其内,有着优越的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当时有一两个“揣”姓或“喘”姓人居住,也是有可能的。

  据此推测,“揣”“啜”二字即为姓氏,在很早的时候,邓州真就有这么一个姓“揣”或“啜”的人,老而寡材无用,为人所不屑。于是,“老揣子”或“老啜子”就成为当时人们蔑视、轻视的一种代称,随着岁月流逝,“老揣子”一语就流传于邓州民间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