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麦仁” 飘香在历史的天空

2019-01-22 09:28:13 作者:尚廷普 来源:邓州网
分享到:

  “蚕老一时,麦熟一晌”,小满节气过后,一个金灿灿的麦收季节就到了。

  沿着竖有“麦仁店”牌子的地方向南拐,顺着入村的小道,跨过一座小石桥,就来到了“麦仁店”村。

  路旁疯长的野草、遮天蔽日的杨树和楝树林、散落的民居,静静地横卧着。“阿公阿婆,割麦插禾”,布谷鸟婉转地鸣叫,田间地头,村旁道边,随处可见晾晒着金灿灿的麦粒。

  新鲜的麦粒经简单剥皮处理后,便可制作成富含营养的麦仁。这时节,家家户户都爱熬麦仁汤喝。麦仁熬汤后,嚼之筋道,食之甘甜,滑爽绵香,令人回味无穷,是初夏时节邓州人饭桌上的一道美味。

  据说,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建立新朝,汉宗室子弟刘秀也积极加入伐莽的洪流中。

  王莽毒死刘平皇帝篡夺西汉政权后,生怕刘平的侄子刘秀报仇,到处捉拿刘秀。在一次激战中,刘秀中了王莽军的埋伏,拼命逃出来,但仍被王莽军队一路追杀。王莽下令南阳各地不准开饭馆、不准卖饭、不准留宿外地客人,为的是断了刘秀的一切后路。

  这下可苦了逃难的刘秀,他逃往到距南阳西南百十里处,如今邓州市腰店镇的麦仁店村,已饥肠咕噜,饥饿难耐,忽见一农妇手提飘着清香麦味的饭篮,遂向其讨要——

  “这位大姐,我已几天没有黄汤沾唇,饿得眼花头又晕,能否借我一口饭吃?”

  善良的农妇答应让他吃一半。可刘秀实在是饿极了,不一会儿就将饭吃个精光。

  农妇生气地说:“这是给我家在地里干活当家的麦仁汤,你吃光了,我可怎么办?”

  “这位大姐,实在不好意思。你再熬点吧,日后我一定重谢。”

  “这位后生,你可不知,麦仁汤不是一会半会能煮好的,它需花两个时辰、需两滚才能煮好。”

  刘秀安慰她说:“你回去试试看,一滚就熟,两滚就烂。”

  说来神奇,农妇回去后很快就重新熬好了麦仁汤,真如刘秀所言,麦仁在锅里一滚就熟,两滚就烂了。

  后来,刘秀灭了王莽,重建汉朝,史称东汉。登上王位的刘秀每日珍馐佳肴,早已乏味无比。

  一天,刘秀忽然想起了当年落难时吃起来特别香甜的麦仁汤,遂命厨师精心熬煮,但总觉得缺了当初的味道和香甜。于是,派人找来逃难时遇到的农妇,要求按当时之法重新熬制,但刘秀仍觉得不那么筋道清香,要怒惩农妇。

  农妇说:“圣上若要想吃到当年的香甜可口的麦仁汤,那就先请你给我三样大料才行,第一是南阳路,第二是王莽兵,第三是南阳路上逃命的刘秀。”

  没等农妇说完,刘秀已恍然大悟:当年饥不择食,自然觉得香甜;如今每日山珍海味,自然觉得与当时是两种味道了。

  于是,刘秀就重赏了救命恩人农妇及家人。后人为纪念这位善良又聪明的农妇,把她居住的村子改名为“麦仁店”。

  王莽追刘秀的民间传说,在南阳一带影响非常深远。可以说,无数个村庄里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就是在老人们讲述的这些传说熏陶中,逐步成长起来的。这些故事,就像一个个包罗民间万象的万花筒,成为孩子们在懵懂之初了解历史、认识自然、洞察社会、熟悉民俗的神奇窗口。

  走在“麦仁店”村,我小心翼翼,生怕哪一脚踩下去,冲犯了当年刘秀走过的脚印。我尽力地搜寻着,渴盼着奇迹的出现,哪怕有一点点关于刘秀的痕迹也好。

  但,没有,就是没有。不过这丝毫也不影响人们对善举的传承,对邪恶的挞伐,对正义的支持!

  不论刘秀逃难路上遇到怎样的窘迫和惊险,获得了怎样的天助、人助,也不论刘秀是怎样的一次次化险为夷,更不论是“王莽追刘秀”还是“王朗追刘秀”,故事源究竟是在河南、山西还是河北,这些只能留给历史学家们去求证。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们,在祖辈生活的土地上要寻找的,是自己的生命依托。

  如今的“麦仁店”已今非昔比,它自然地生长着、发展着,除了“麦仁”与刘秀还能偶尔联系一下,似乎没了其他。不过,刘秀的逃亡故事也许本就该打破疆域界限,转换成多个版本,跨越山山水水,来到你、我、他的身边。

  从某种意义上说,王莽追刘秀的一系列传说故事,是劳动人民对生产和生活的总结,是对英雄的颂扬,是对自然的诗化,是对故土的赞美,是对正义的伸张,是对理想生活的憧憬。

  传说中的麦仁店,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居住此地的村民仍然年复一年地喝着新鲜的麦仁汤。历史上的一切刀光剑影,在普通百姓眼里都已转化成一片静谧的田园,一处绿树野草、红墙青瓦的天地,一处蛙鸣鸡叫的纯天然世外桃源。

  一缕自然升腾的炊烟,注定将化成一碗经久耐嚼的“麦仁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