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严寺之行

2017-03-23 08:42:41 作者:李永先 来源:
分享到:

    邓州网讯 兴许是久居平原和蜗居闹市的缘故,心中就萌生了静谧的渴望。恰逢周末,应朋友之约,从邓州出发,开始了前往淅川香严寺的自驾游。

    早些年,曾经去过一次,那时,香严寺刚刚开发,记忆不是很深。如今,听说景点建设投了巨资整修得不错,而且可以不用渡船,淅川小三峡建了大桥可以通车,也想看看沿途风景,就绕道几十公里走了盘山公路。

    车在新修的山间柏油路上逶迤前行,忽而山之巅,忽而山之下,崎岖高低不断变化,驾车与在平原行驶有了天壤之别。映入眼帘错落起伏的群山,虽说是穷山,没有什么资源,但勤劳的人们还是植了树,捣腾出一层一层的梯田。麦苗的青黛,油菜花的金黄,为蜿蜒的伏牛山增添了生气和希望。
 
    3个多小时的行程,终于把“丁”字山路和“之”字弯道丢在身后,我们到达了香严寺。

    果然,现在的香严寺变化不小。停车场硬化后大了也整洁了,登山的羊肠小路新修了石阶,兴建了游客食宿的宾馆,东边龙山的竹林密了高了,西边虎山的树木粗了壮了,就连白崖山顶的望月亭也更醒目了。

    人们常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文化才是我们民族的根脉。香严寺作为大唐慧忠国师的道场,慧忠圆寂后,按其遗愿从长安送回党子谷白崖山的清风岭建塔归葬,慧忠入塔时,高官送葬,人流如潮,香烟袅袅,经月不散,人们遂取佛家经典中常见的“香光庄严”之义,将原名“长寿寺”改为“香严寺”。

    众所周知的原因,唐代安史之乱造成时局动荡,民不聊生。宣统皇帝曾经在香严寺避难,增添了此地的神秘色彩,也正是宣统皇帝避难时经常在香严寺望月亭祈福上苍,护佑百姓,也为香严寺增加了不少民间故事与传说。而当时动乱之前唐代的繁荣和影响波及日本,塔林里“东洋和尚”的碑文就是证明。无论如何,能够传承的都是民族的瑰宝,值得记忆的都是人类的精髓。

    作为现代人,在漂浮与聒噪中我们迷失自我,有时,甚至为了蝇头小利而不惜勾心斗角。如遇闲暇,约上几个知心好友,走出自己的生活圈,登高望远,陶冶情操,开阔胸襟,与大自然来一次亲密接触,找寻迷失的自己。

    置身于香严寺莫大的山林中,听木鼓声声,鸟鸣阵阵,观松涛起伏,竹影摇曳,仿佛身心被自然界彻头彻尾的进行了一次净化,氧离子在全身游走,抽取着每个人体内的污秽杂气,身心都受到一次洗礼。     跟随导游的脚步,聆听他的解说,游人的步履逐渐缓慢下来,耳畔不断传来催行的声音。

    人这一辈子,什么也不是自己的,惟有身体属于自我。可现实生活中,我们有多少人对自己的身体会格外珍惜?

    沿着崎岖的上山石阶,我们艰难地来到山顶,攀上宣统皇帝曾经祈福的望月亭,伏牛山在肩上绵延,丹水在脚下流淌,山风清新地吹过,疲劳被惬意取代。看着一望无际的山峦,突然感到,我们人类居然如此渺小,渺小的我们,还需要争什么孰是孰非,谁对谁错!

    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擅长写爱情、人生、乡愁,并且把诗歌写得极美,极富哲理,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诗人席幕容说:“只求佛能让我长在你每天眺望远方的那个窗前,静静凝视你每天的来来往往每天的喜怒哀乐,直到老死。在阳光下郑重地开满花儿,将我前世的今生的来世的期待都写在花瓣中叶子里。你可知道,那纷纷扬扬的叶子是我多长、多长的思念;你可知道,那落英缤纷的花瓣是我多久、多久的盼望。”

    当然,每个人的阅历不同,每个人对事物的认知不同,处理事物的方法不同,但我们至少有一点可以相同,那就是,对你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学会并做到宽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