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君泽:用文字构筑“第二青春”

2017-02-21 10:09:55 作者:朱可铮 来源:
分享到:

    打开徐君泽老师的博客,细细品读,不觉顿生敬意和敬畏。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却像青年人一般积极进取,充满活力,奋力耕耘,如一株南方的常青藤,实在令人敬佩。

    “青春”从花甲开始

    认识徐君泽比较早,他见人总是谦逊的笑着,那种笑意很真诚,带着极大的亲和力。后来看到过他的散文和诗歌以及他的小说集子,的确惊到了我,因为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以及满满的正能量,对生活的热情和无限憧憬让人如沐春风,心灵会与之呼应,不觉感慨连连。

    徐君泽,?1942年出生于河南省邓州市张楼乡张坡村。1961年邓州一高中毕业,考入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1966年毕业后在中国农业环境保护研究所进行环保研究工作,1980年调入邓州市卫生防疫站工作至退休。

    与文字结缘,始于?2002年。那一年徐君泽退休,离开了自己心爱的工作岗位,短时的失落和迷惘过后,他就萌发了从文字中找到些心灵安慰的想法。于是,一向一丝不苟的徐君泽开始从标点符号,语法修辞的正确运用基础学起,并系统地学习了小说写作技巧,优秀散文的写作元素等文学理论。徐君泽说,这个学习过程尽管艰辛,但是让人很有温度。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如果有共鸣的地方或触动到自己的灵感,即使在深夜,他也会从床上爬起来细心记录。就这样,在潜移默化的熏陶和乐趣中,他搞起了创作,并且一发不可收拾。与文字的结缘,让徐君泽感到前所未有的满足与快乐,一种蓬勃的青春力量,让他陶醉在读书和写作里,心灵变得澄明开朗,简单而纯粹。

    徐君泽从开始创作的那天起,就习惯性地积攒用完的空笔芯,至今已一百多支。由于视力原因,他起初并没有用电脑写文章,所有的稿件都是一笔一画写出来的。仅手写的近300万字的原创文学作品,底稿就有几十斤,大家都难以置信,文学的梦想会让徐君泽释放出如此巨大的能量。

    爱是梦想的翅膀

    他先后创作了《章家轶事》《人间沧桑》《远逝的爱情》等长篇小说。每部作品,从立意、结构到成稿,他都会反复修改打磨,一笔一画,昼夜伏案,不辞辛劳,废寝忘食,精心创作,自己满意了,感动了,才将其面世。每一部作品都倾注着他的心血,每一部作品都让他的思想上受到洗礼,这种洗礼使他变得更年轻更有活力,也对生命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和感悟。

    2014年徐君泽的长篇小说《恋歌》一经问世,就备受关注。这部洋洋洒洒几十万字的小说是一曲感人肺腑的“雷锋恋歌”,代表了徐君泽近几年的创作思想与实力。小说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移民为背景,情节跌宕,引人入胜,人物形象立体饱满。文中所写:“……幸福并不一定是喷薄而来、轰轰烈烈,多半像绵绵的细雨、淡淡的清香、徐徐的熏风、柔柔的吟咏……”在他的创作语言里,你可以感受作者柔情似水的那一面,他将心爱的文学当成阳光,让读者感受和风细雨般的滋润,在感动人的同时开导人、教育人,以文化人。徐君泽对文学的理解是这样的:“文学不是靠对丑恶的描摹,对残酷的抒写,对苦难的堆积,对冷漠的赞扬来打动人心,它是靠爱与真诚来传递一种人类共有的感情――感动而打动人的。”

    创作的道路是艰辛而漫长的,是清寂而苦闷的,但每次见到徐君泽,他总是乐呵呵的笑着,严谨、细致、阳光、谦逊,没有丝毫的倦怠和消极。文字本身所带来的枯燥和困顿在他身上化为欣喜和热爱,这种爱还处处体现在他对党,对社会的一片赤诚情怀里。在《恋歌》中有一段这样的谈心描写:“……是毛泽东思想塑造了雷锋的灵魂。雷锋懂得报恩。”“他把党比做母亲,用自己小小的能量,为党的事业增光辉。一个人的能力虽有大小,但只要能做到‘完全’‘彻底’……”“她觉得雷锋离自己并不远……”没有华丽的词藻和刻意的写作技巧,只有激情和爱,作者通过手中的笔把雷锋精神的正能量输进了读者心中,在读者心中系上了充盈丰满的雷锋情结。

    莫道桑榆晚

    凡是认识接触过徐君泽的人都会有同样的感觉,他永远都是积极向上,乐观面对和勇于奉献的,而且最重要的是他有一颗感恩快乐的心。近年来,徐君泽积极参加河南省范仲淹研究会、邓州习氏研究会、诗词协会、学雷锋研究会等社团组织活动,先后参与过10余套丛书的编撰和校对工作。在时间和精力允许的情况下,有不少人让徐君泽为其校书样、修改稿件,他不遗余力的相助让很多人表示不解:“你整天忙忙碌碌的,人家给你多少钱?”他总是诚挚地回答:“干自己喜欢的工作是一种快乐,金钱是买不来这种快乐的。”徐君泽认为,人家叫你帮忙,不只是一种尊重,也说明自己还有一定的价值,何乐而不为!

    追逐文学的过程就是人生的修炼过程,它需要在浮华和欲望中不断审视自己的灵魂,徐君泽被人盛赞为“具有优秀灵魂之人”。文如其人,文品即人品。徐君泽的人生观、幸福观、价值观、爱情观也在其作品里得以完美体现――高尚的情操、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和追求真善美是他文学作品里的主旋律。对生命的敬畏,对生活的激情,对人生的挚爱让徐君泽找到了对文学的态度,执著而又热烈,永不退缩。

    邓州的这片热土是徐君泽的精神依托和支柱,他深深热爱着这片穰原大地,每一天对他来说都是新鲜的,充实的,丰富的。他经常参加公益活动,徜徉在蓝天白云之下,一草一木皆是情。邓州花洲书院、湍滨游览区、人民公园、编外雷锋团展览馆、习仲勋祖居地习营、湍河渡槽等邓州胜地不断涌现在他的诗歌和散文里,字字句句都渗透着心灵深处的乡愁情愫和美好记忆,浓郁的故乡情结缠绕着,呼唤着,让他焕发出青春和激情,绽放着耀眼的光彩。

    为霞尚满天

    如今的徐君泽任地方数家刊物副主编、编辑,从事小说、评论、杂文、诗歌、报告文学等不同文学体裁,长、中、短篇小说创作,以文学养生,壮美繁华着暮岁青春。徐君泽经常说,作文先做人,自己不阳光,也很难写出阳光的作品。因为在文学和做人方面的修为,他先后承担着市老干部局的《桑榆之光》报、关工委的《家长之友》报等刊物的编辑和副主编职务。没有报酬,不计个人得失,只有对文学的无限热情和热爱,在构筑“第二青春”文学梦的征程中,他不断有新的收获。

    徐君泽2010年入编中国散文学会出版的《中国散文家大辞典》。2014年入编中国小说学会编纂的《中国小说家大辞典》。在各类报刊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文学评论200余篇,约320万字。长篇小说《章家轶事》2004年荣获南阳市人民政府优秀文学艺术成果奖。中篇小说《绵绵故乡情》2009年获中国散文学会第二届“新视野”杯征文小说类二等奖。《土地神庙》2011年获《小说选刊》第二届全国小说笔会征文二等奖,且入编获奖小说中篇卷卷首。2013年此文又荣获中国小说学会颁发的“中国当代小说奖”,并收入《中国小说家代表作集》。散文《难忘的沙岭子》2007年获纪念建军80周年全国《回望军旅》征文二等奖。《花洲书院赏析五章》2010年荣获中国散文学会颁发的“中国当代散文奖”,并收入《中国散文家代表作集》中。《习氏精神的力量――习仲勋祖居地习营村采风记》2011年荣获“2010年度最佳散文新作奖”且入编《2010中国散文经典》一书。2015年诗歌《童年?我心房中的珍藏》,在“中华散文网”和“华夏博学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联合举办的2015“中华情”全国诗歌散文联赛中,?喜获金奖。2016年散文诗《乡愁》,在中国散文网和华夏博学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举办的“第三届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中荣获一等奖。

    永远有多远?“精神养老”是徐君泽老年的生活支柱,用文字构筑的“第二青春”会让他永远年轻,永远活力四射。

    愿徐君泽老师生命不息,笔耕不辍,永生筑梦,乐在其中。

分享到: